Archives 8 月 2024

是否所有应用都将朝Appchain发展?

原文作者:Pavel Paramonov

原文编译:Alex Liu,Foresight News

一切真的都在向 AppChains 发展吗?

是,也不是。

dApps 转向自己构建主权链的主要原因是 —— 它们认为自己正在被剥削。这并不远离事实,因为大多数 dApps 确实没有赚到钱。

你可以考虑最近 停止运营的例子,以及过去的许多其他应用,如 、 等等。

但这究竟是因为它们的商业模式糟糕,还是协议真的被剥削了?

dApp 的主要收入来源(通常也是唯一的收入来源)是费用。用户支付费用,因为他们直接从中受益。

然而,用户不是 dApp 使用率上升的唯一受益者。

在交易供应链中,有几个角色可以从中获利,其中最主要的是区块提议者,尽管他们是最后看到交易的。在 L2 情况中,是排序器。

MEV(最大可提取价值)被大量提取,这并不总是坏事,但 dApp 创造的价值被拿走了,于是它们没有得到自己提供的全部价值。

目前有三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成为一个 Appchain。

  • 选择一个能够返还价值的 L1/L2。

  • 实现应用专用的排序(app-specific sequencing)。

是否所有应用都将朝Appchain发展?

像加密货币中的所有事物一样,每个解决方案都有其权衡。

1. 成为一个 appchain:高成本 + 高价值

有无数的优点:你可以提取你想要的价值,控制自己的网络(如果你是 L2),更容易扩展,避免竞争区块空间 ……等等。

缺点是:它真的很贵,真的很贵。而且更难做到,因为你必须同时构建链和应用。

即使你想构建一个 L2 并使用类似 Alt Layer 的解决方案。

认为每个应用最终都会成为 Appchain 的观点基本上是错误的,原因有三:

  • 并不是每个 dApp 都足够大,需要迁移到 Appchain。

  • 一些 dApp 直接受益于底层链的架构。

  • 不少 dApps 在其他的链上发展得相当舒适。

2. 返还价值的 L1/L2:低成本 + 中等价值

在 Rollup 或 L1 上部署应用要便宜得多,因为你不需要为验证、包含、共识、交易流程等实现新规则。

在 Rollups 的情况下:从以太坊迁移你的应用到 Rollup 非常容易(大多数情况下),因为 Rollup 要么是 EVM 兼容(例如 Arbitrum),要么是 EVM 等效(例如 Taiko)。

你仍然需要考虑底层链的架构,但不必从头开始构建它。

也许在未来,我们会有真正的链抽象,开发人员只需要关心他们的 dApp,但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开发人员得到的回报是中等的,因为它不是很高(你不拥有链的经济),但也不是很低(除了费用外,你还能够得到一些回报)。

目前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实现,因为与 dApp 分享 MEV 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做更多的研发。

3. 应用专用的排序:中等成本 + 不确定的价值

应用专用的排序概念相当新,人们经常将其与 Appchain 混淆,区别很简单:

  • Appchain 关心排序和执行。

  • 自排序的 dApp 只关心排序,将执行「外包」给 L1/L2。

成本是中等的,因为除了构建 dApp 外,你还得考虑交易的排序,而价值是不确定的,因为这个概念相当新,并且有不同的顾虑。

首先,你仍然依赖提议者,因为包含(inclusion)的游戏:你可以发送你想发送的任何 bundle,但是否包含你的 bundle 的决定权在提议者手中。

如果你拿走所有 MEV,那么提议者没有明确的动机将你的 bundle 包含在区块中。

其实这为提议者打开了另一个激励市场。他们(dApp + 提议者)应该合作,否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价值或者权力。

它的价值也不确定,因为我们不确定来自 L1/L2 的共享价值是否会超过 dApp 通过排序交易为自己创造的价值。

任何链都是一片黑暗森林(不仅仅是以太坊!)。所以回到一开始的问题:

一切真的都在向 AppChains 发展吗?

  • 嗯,是的(有些 dApps 从拥有自己的链中受益更多,而不是留在现有的链上)。

  • 嗯,不是(有其他适合 dApp 需求的解决方案)。

这片森林非常大,可以探索所有选项。

世界上的每个领域都具有多样性,当然也包括加密。所以选择最适合你需求的,或者构建你自己的解决方案!

Telegram创始人因洗钱等多项指控被捕 合规监管为什么那么重要?

来源:Beosin

据央视新闻8月25日消息,社交媒体平台Telegram创始人兼CEO帕维尔·杜罗夫24日在法国被捕,报道援引法国TF1电视台报道称,杜罗夫可能面临恐怖主义、洗钱和贩毒的指控。

Telegram创始人因洗钱等多项指控被捕 合规监管为什么那么重要?

被捕消息传出后,与Telegram密切相关的加密代币Toncoin一度暴跌逾20%。

Telegram创始人因洗钱等多项指控被捕 合规监管为什么那么重要?Source: Coingecko

帕维尔·杜罗夫是谁?

现年40岁的杜罗夫生于俄罗斯,现居迪拜,于2021年成为法国公民,是社媒平台VKontakte(VK)和即时通讯软件Telegram的创始人。

2006年,杜罗夫受Facebook启发创立了社交平台VK,又于2013年创办Telegram。但由于管理层分歧等原因,杜罗夫于2014年辞去VK的首席执行官一职并离开俄罗斯,后入籍法国。

目前,VK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而Telegram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拥有庞大用户基础,也是俄罗斯媒体和俄语用户最主要的社交平台之一,计划在明年达到10亿用户。

据《福布斯》估算,杜罗夫身价高达155亿美元。

杜罗夫为何被捕?或因平台监管问题

据媒体报道,法国当局称逮捕行动的原因在于平台缺乏监管,导致了大量包括传播虚假信息、仇恨言论等在内的犯罪活动。

那杜罗夫被捕,对币圈意味着什么?

据了解,The Open Network(开放网络,TON)是由Telegram在2018年创建的区块链项目,旨在构建一个分布式、高性能的平台,支持去中心化应用和数字资产。受监管和法律挑战,该项目于2020年被放弃,由NewTON团队继续开发,该团队同时更名为TON基金会。

简单来说,TON支持应用内生态系统,优势在于通过Telegram庞大的用户基础,简化了加密货币交易,增强了区块链技术的易用性和访问性。

杜罗夫当时称TON将“远远优于”比特币或以太坊等现有链,并通过首次代币发行 (ICO) 筹集了12亿美元,红杉资本、Benchmark、Kleiner Perkins、Lightspeed等风投巨头均有参投。

由于杜罗夫被捕,对Telegram及其加密货币项目潜在监管合规性的担忧激增,投资者大幅抛售持有的相关代币。

巧合的是,在被捕前夕,杜罗夫曾于今年7月宣布Telegram的用户数量突破9.5亿大关,而激增的用户很大部分来自该平台旗下“迷你应用(mini apps)”集成的加密货币游戏——据报道,其中最大的游戏Hamster Kombat在推出代币空投(HMSTR)前的几个月里已经吸引了超3亿的玩家。

公开信息显示,Telegram并未公开募股,截至今年4月,该平台已通过债券销售筹资超15亿美元,通过加密货币项目获得17亿美元的融资。

在全球任何市场中,合规监管同样重要

这一事件突显了在全球任何市场中,合规监管的重要性。
Telegram和整个加密生态联系很紧,本次事件也告诉我们,尽管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资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机会,但也为非法活动提供了新的渠道。随着监管机构对虚拟资产市场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如何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成为了各大加密平台和服务商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杜罗夫的被捕和相关指控让人们更加关注加密货币市场中的合规问题。随着加密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和其他非法活动的风险也在增加。

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正在加大力度打击这些非法行为,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规监管对加密货币交易和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严格的KYC(了解你的客户)和AML(反洗钱)措施,平台可以有效识别和阻止可疑活动,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杜罗夫的被捕及其带来的市场震荡,再次提醒了我们合规监管在加密货币领域中的重要性。通过采用先进的反洗钱和合规管理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和服务商可以更好地应对监管挑战,保护用户资产安全,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这个高度动态和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合规和安全已经成为加密货币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4E上新四款USDT理财产品 最高5.5%年化 远超行业水平

当前加密市场波动频繁,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倾向于持有USDT,以保持资产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同时静待市场机遇。然而,仅仅持有USDT并不能带来额外收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4E平台在一周年之际,推出了四款全新的USDT理财产品,兼顾高收益与资金灵活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资产安全稳健增值的新途径。

4E上新四款USDT理财产品 最高5.5%年化 远超行业水平

多样化理财产品,满足投资者不同需求

作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4E不仅为用户提供加密货币、外汇、大宗商品、股票指数等多元化交易服务,还提供了丰富的金融理财工具,让用户在交易之余有更多方式实现财富增值。

4E提供活期理财、定期理财及量化理财三种选择,每种产品都拥有不同的投资周期和资金存取灵活度。活期理财随时存取,灵活便捷,在享受稳定收益的同时兼顾资金流动性;定期理财则更适合短期不打算交易、而希望通过高年化收益赚取预期回报的用户,资产到期自动解锁,且期限越长、利率越高;量化理财与定期理财相似,但通常要求投资者更加关注平台动态,以便抢先认购,获取更高回报。

4E上新四款USDT理财产品 最高5.5%年化 远超行业水平

年化收益高达5.5%,远超行业水平

此次4E新上线的四款理财产品,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充分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其中,活期存款年化收益率高达2.5%,为投资者提供了随时存取、灵活便捷的理财选择;定期产品则提供了年化收益率最高达5.5%的理财选择。具体来看,14天定期产品年化收益率为5%,30天和90天定期产品年化收益率更是达到了5.5%。这一收益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投资者带来了更为可观的回报。

4E上新四款USDT理财产品 最高5.5%年化 远超行业水平

低门槛理财,人人可参与

在传统金融市场中,较高的投资门槛常常使得小额投资者难以参与优质的理财产品。对此,4E特别设置了较低的存币理财门槛,无论您是初涉加密市场的投资者,还是手头资金有限的小额投资者,都能在4E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这种低门槛的设置不仅降低了投资者的进入成本,更让理财服务更加普及化,实现“人人可理财”的美好愿景,赋能更多用户享受资产增值的机会。

4E上新四款USDT理财产品 最高5.5%年化 远超行业水平

安全至上,全方位保障用户资产

安全性始终是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产品时关注的核心问题。对此,4E平台采取了包括冷钱包存储、多重签名验证、数据加密传输等技术,建立了完善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任何突发情况下都能迅速响应,保护用户的利益不受损害。此外,4E平台设有高达1亿美金的风险保证基金,进一步为用户资产提供了稳固的安全保障。

在当前市场波动中,4E理财产品不仅提供了额外收益的机会,还在市场等待期中为用户实现了资产的稳步增值。无论您是寻求灵活性还是追求高收益,4E的多样化理财产品都能满足您的需求,让您的财富在加密市场中稳健成长,在时间的见证下实现资产的价值飞跃。

市场结构巨变下,哪些赛道值得特别关注?

原文作者:孟岩(X:

当前的 Web3 行业和 crypto 市场的状态,一言以蔽之,就是币价还行,但行业深熊。这种局面以前在这个行业里没有出现过。之前从来都是量价齐涨或者量价齐跌,现在这种量价严重背离的局面是 crypto 市场出现十多年以来第一次。 

情况虽然看上去比较诡异,但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还是流动性不足。很多人都在问,为啥币价和总市值看上去还行,但行业这么萧条呢?其实这个问题问反了。不要忘记,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仍处于历史高位,宏观流动性处于紧缩周期,在这个周期,股市、币市本来就应该是熊市。所以真正奇怪的是,为啥行业深熊的时候币价还行?

1. 结构性的巨变

事出反常必有妖。在币价与行业背离的表象之下,是底层市场结构的巨变。很少有人意识到,crypto 市场在今年年初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革。比特币 ETF 的通过,标志着在原本自由流动的 crypto 市场之外,出现了一个流动性几乎完全独立的数字货币市场:美股市场。这实际上是 crypto 发展历史上的分水岭事件,当前币价与行业的背离,就是在这种新的市场结构下出现的新现象。 

因为出现了两个市场,因此出现了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景象。“还行”的币价,是在美股市场上创造的。而“不行”的行业,是在 crypto 市场上发生的。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比特币上涨,主要是 ETF 带动。而进入 ETF 的资金,基本留在了华尔街手里,并没有进入自由 crypto 市场,更没有滋养到创新的 crypto 项目。相反,crypto 市场仍然在高利率和 AI 压迫导致的资金荒中。缺乏外部流动性的注入,就必然会导致行业内卷。现在在 crypto 行业中出现的种种窘迫景象,都是资金荒的体现。 

真正牛市只有等到流动性走向宽松的时候才会到来。反过来,当流动性宽松的时候,资金会重新大量注入 crypto 市场,牛市也必将到来。 

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只有数月之遥了。联邦利率目前处于历史高位,乐观的估计,这次降息周期持续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为行业发展提供一个较长时间的恒纪元。悲观的估计,降息一段时间之后,通胀飙升,美联储会被迫再次升息,确认乱纪元。我个人对未来持审慎乐观态度,但即便是乱纪元, 2025 年大概率会是一个好年份。 

长期来说,两个市场之间会有一场大战,但也只是一决雌雄而已,两者会长期共存。

2. 四个有大机会的赛道

现在很多人都在猜下一轮牛市里会迸发出哪些主题。我在这里也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原因,不构成投资建议,不对结果负责。

BTCFi

举贤不避亲。现在 Solv Protocol 与 Babylon 被并列为 BTCFi 的两大龙头。如果细分的话,Babylon 是原生 BTC 栈上的 BTCFi 龙一,而 Solv 是 EVM 栈上的 BTCFi 龙一,两者合作关系又很好,所以作为 Solv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我看好 BTCFi 列在四大机会赛道之首,肯定是有自吹自擂之嫌。如果不讲出一点道理,那么肯定不能服众。 

我来解释一下为啥 BTCFi 会是下一轮最值得期待的赛道之一。 

首先,BTC 是唯一在下一个周期能够横跨美股和 crypto 两个市场的共识资产,ETH 暂时还不行,其他的更得排在后面。唯有 BTC 有可能把两个市场的共识和流动性联通起来。 

其次,BTC 规模很大,非常大。BTCFi 只要在下个周期动员 5% 的 BTC 资产,再叠加一些衍生品,规模就有可能达到千亿级别。 

第三,长期阻碍 BTCFi 发展的基础设施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无论是闪电网络、侧链、BTC L2,还是通过跨链桥把 BTC 桥接到 EVM 链上,无论是多签钱包还是 BTC Script 智能合约,现在的技术水平与上一轮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在 BTCFi 里,基本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四,BTC 社群的心态变化。Solv 在 BTCFi 的开发和运营中认识到,BTC hodlers 与 ETH fans 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群体,成长路径、观念和心态存在很大差异。过去 BTCFi 发展不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BTC hodlers 们根本对此没有兴趣。但是随着去年铭文生态的爆发,BTC 社群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一批经过 DeFi 洗礼的活跃分子加入到 BTC 社群中,二是原本非常保守的 BTC hodlers 当中,也有一小部分人开始改变心态,愿意积极参与 BTCFi 的建设。 

除了以上这四点比较容易看懂的理由之外,我看好 BTCFi 还有一个深层理由。 

在这个行业有年头的人都还记得,在 2018 年以前,很多项目融资是直接以 BTC 进行的,那时候的 BTC 流动性和活性非常足。但是随着 2017-18 年 ICO 泡沫的惨痛崩盘,特别是稳定币的崛起,BTC 基本退守数字黄金定位,活性大大下降,以至于很多人认为 BTCFi 可能是个伪命题。但熟悉世界货币金融史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历史上人类曾经面对过并且完美解决过的问题。 

在长达几百年的金本位时期,黄金作为本位货币,也同样面临类似的矛盾。核心问题在于,一方面黄金之所以可信,是因为它保值、抗通胀,这是它成为本位货币的共识基础。但也正因为这个共识基础,大众倾向于将黄金库藏储备。而货币是要流通的,不流动的货币不是好货币。也就是说,黄金作为货币的价值储备的特性与其交易中介的特性之间发生了矛盾。怎么办? 

1717 年 9 月,牛顿作为英国皇家铸币厂厂长,提出将黄金与英镑挂钩。这其实是牛顿在数学和物理学之外另外一个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那些经济盲们认识不到,诬蔑牛顿后半生碌碌无为,实在可笑。牛顿实际上为黄金创建了一个弹性储备,一方面满足人们将裸体黄金妥善保存的愿望,另一方面以活性十足的英镑作为代金券,并逐渐形成了双层货币创造体系,既满足安全性,又满足流动性,驱动经济和贸易高速运转。在这段人类经济史的黄金岁月中,黄金很少以裸体形式直接出现在经济活动中,但经济活动中处处离不开黄金。 

我认为 BTCFi 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上。本轮 BTCFi 如果能获得良好的发育,那么将能成为整个 crypto 经济的定海神针,在解决本身安全存储的前提下,以“代金券”的形态,积极而活跃地参与 crypto 经济,有力且持续地推动 crypto 经济的成长。这就是我看好 BTCFi 的根本原因。 

说一个题外话,很多人问我 Solv 到底怎么定位自己。实际上如果理解我上面所说的这个深层理由,那么 Solv 的思路也就很清楚了。Solv 的目标就是要给 BTCFi 创造弹性储备,让 BTC 作为数字黄金,真正能够激活 crypto 经济。

Meme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并不是 memecoin 的拥趸,这是我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但即使如此,我仍然要将 meme 列入我最看好的四个赛道之一。 

这并不是因为现在 meme 几乎成了熊市当中唯一还在不断制造故事的赛道,而是因为 meme 的底层逻辑在 crypto 世界的道德困境中体现出越来越强的优势。 

Meme 币有两个优势。 

第一个优势很容易想到,就是进入成本低。 

第二个优势则相对深刻一些,就是 meme 币把公平透明放在了价值承诺之前。 

Meme 跟所谓的价值币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就在于价值币首先承诺价值,而 meme 币首先承诺公平和透明。我并不是说 meme 币真的很公平,实际上背后也有很多猫腻,但是相比较而言,meme 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普遍比价值币要好一些。 

价值和公平哪一个更难?王阳明说,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给一个资产做价值,相对比较容易,而公平地分配价值,则要难得多。价值币是先为其易,后为其难。由于这个行业的监管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对每一个价值币团队来说,一旦价值涌现,团队就会面临着机会主义的诱惑,这才是真正的考验和挑战,能够过这一关的,凤毛麟角。一旦一个价值币的团队背弃了承诺,那么这个币就会变得既不公平,也没有价值。相反,一个 meme 币,可以没有价值,完全表现为一个博彩游戏,但一上来就通过一些规则,把信息对称搞得相对到位。在这个基础之上,甚至有可能通过二次开发,为 meme 币赋予价值,这就是先为其难,后为其易,比给一个垃圾价值币重塑公平要容易得多。 

请不要误会,我是坚决主张 crypto 要走向价值创造的,我自己努力做好价值币。但我也必须承认,青睐 meme 币,对很多人来说是理性的选择。 

因此,我认为在下一周期中,虽然作为个体押中一个 meme 币的概率仍然很低,但 meme 币作为一个整体板块会继续火爆。而且,我认为 meme 板块会出现一些价值二创的行为,也就是有些第三方团队围绕已经存在的 meme 币开发应用,从而为 meme 币注入价值。

稳定币支付

区块链除了炒币没有应用?很多人都这么认为,其实大错特错。区块链上目前最大宗的应用是支付,而支付赛道里成长最快的是稳定币支付。 

严格来说,我把稳定币支付放在四个赛道之一,是在作弊。因为稳定币支付的爆发,不是将来时,不是一个猜测,不需要冒险做任何判断,而是已经确立的趋势。之前在 crypto 行业内,稳定币作为投资和激励的主要代币资产,已经被广泛使用。而最近新出现的趋势,是稳定币在跨境贸易当中的逐步渗透。尤其是最近这一两年,大量的中小跨境贸易商已经开始在其供应链内成规模使用稳定币进行 B2B 的结算。在这个领域,区块链支付即结算、分钟级清结算、交易记录终生可查等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只要用熟,就欲罢不能,完全不需要花时间去说服。 

目前唯一的障碍是监管。 

在 crypto 圈内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主要国家必将长期压制和打击稳定币支付。作为 ERC-3525 数字票证标准的设计团队,我们近两年来跟多个国家的央行、跨国金融组织都有深度交流与合作,我可以告诉大家,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从国际清算行到世界银行,从东南亚、非洲一些国家的央行到一些跨境业务巨大的国际性商业银行,他们对于稳定币的优势已经充分认知,绝大多数都知道这是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正在采取积极的姿态去学习和接纳。 

这一轮,不是狼来了,不是叶公好龙,是以比较成熟的理论思考和一定的实践为基础的。他们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在总体接纳稳定币支付作为一种合法的支付手段的同时,如何实施反洗钱、反恐融资等任何法治国家和负责任的金融机构都应该履行的管控义务。目前我们接触到的这个领域里的重大研究,有很大一部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一旦这个问题取得突破,稳定币支付将如开闸之洪水,席卷整个金融行业。 

稳定币支付一定是 RWA 当中最先成功的板块。很多人认为下一波段中 RWA 会爆火,我认为总体上火候还不到,只有稳定币支付作为 RWA 的先锋板块获得大发展,其他 RWA 资产才能陆续起势,这还要至少再等一个周期。不过,RWA 赛道总体上行的趋势是没有问题的,耐心资本应该会逐步开始对 RWA 布局了。

Web3 社交

下一波段中将有 Web3 社交赛道的龙头出现,这是我最大胆的一个预测。这个话题炒了很久,每次尝试都不成功,为什么我认为突破点就在近期呢? 

主要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代表案例就是 Solana Blink 和 TON。 

首先要理解一点,所谓 Web3,就是价值互联网,所谓 Web3 社交网络,其实就是可以进行价值操作的社交网络。换句话说,Web3 社交相比较于 Web2 社交,主要是个增量,而不是推倒重来。从功能上来说,Web2 社交网络已经在内容上做得很好,Web3 社交网络没有必要另起炉灶。你重新做一个社交平台,把 99% 的资源都用来重复 Web2 社交网络已经做得炉火纯青的东西,还要说服用户放弃多年积累的社交资产,把全套社交关系和数据资产全部转移到新平台去,这不但非常难,而且非常笨。为什么不给现有的 Web2 社交网络增加一个价值层,允许大家在已有的社交网络里进行支付、交易等价值操作呢? 

这个思路如此简单、自然,但是整个 Web3 社交赛道的创业者,竟然几年时间都想不到。好在随着 TON 和 Solana Blink 的出现,这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了。TON 和 Solana Blink 有什么共同特点?就是在已经建成的 Web2 CBD 黄金地段的社交网络上加盖价值层,而不是跑到荒郊野地去重新盖楼,指望大家为了那么意识形态和价值主张集体搬家。换句话说,让 Web3 跑起来找流量,而不是让流量跑起来找 Web3。很多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现状不看趋势,整天执迷于分析数据,一会儿指责 TON 空有流量没有价值,一会儿嘲笑 Blink 雷声大雨点小。这些指责单看都没有问题,但是却昧于大势,看不到 Web3 社交网络建设思维范式转换的重大意义。我不是说 TON 和 Blink 一定会成功,更不是说它们就是最后的那个成功者。就像微信之前有米聊,抖音之前有 ,功成不必在它们,但是它们打开了正确的方向,会吸引后面更优秀的创新者,这是最重要的。 

社交一定是一切应用之王,在 Web2 时代如此,在 Web3 时代必将如此。Web3 社交不存在任何逻辑上的问题,以前之所以搞不成,就是思维方式不对。现在这个窗户纸捅破打开,必将迎来 Web3 社交支付和社交交易类产品的大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十年 Web3 行业的基本格局,对此我有很强的信心。

腾讯蹚出产业互联网的新路

腾讯蹚出产业互联网的新路

以往,人们看待产业互联网的方式和方法,依然是消费互联网式的。

即,他们仅仅只是将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一个获取和收割流量的新方式和新方法,而并未真正找到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可以肯定的是,仅仅只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行产业互联网之实的话,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属于自身的发展新周期里的。

这是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出现了那么多年,却一直都无法取得突破的关键原因所在。

庆幸的是,经历了不断地洗牌和调整之后,玩家们开始找到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并由此开启了新的发展姿势。

以此为开端,产业互联网不再是玩家们获取新的流量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真正开始回归到了它本该有的样子。

对于产业互联网来讲,它的发展,从这一刻开始才算是真正步入到了正轨。

透过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们在产业互联网上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窥探到产业互联网的「新姿势」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共同融合而成的,或许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发展姿势。

当这样一种新姿势开始变得成熟和完备,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或许才能真正来临。

产业,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要义

以往,虽然玩家们都在说他们是在做产业互联网,但是,他们做产业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依然还是互联网式的。

说白了,互联网,依然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所在。

当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的时候,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步入正轨的。

这是那么多年以来,产业互联网一直都难以有所突破的关键原因。

随着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玩家们开始意识到,产业应当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产业应当是产业互联网的本质。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们的探索和实践上看出一丝端倪。

无论是他们借助数字化的手段对传统行业进行提档升级,比如,腾讯借助数字化的手段对产业和场景进行深度而全面的赋能;

还是他们主动地拥抱实体产业,比如,马化腾提出了「全真互联网」的概念,并开始寻找与实体拥抱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其实,背后投射出来的都是开始将产业当成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的发展路径。

既然产业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那么,产业互联网的产业是不是就是以往我们所认识的产业呢?很显然不是。

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从腾讯的探索和实践上看出一丝端倪。

无论是腾讯对于传统产业的赋能和改造,还是腾讯实现的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在这样一种发展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新的产业的产生。

因此,新的产业,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

以新的产业来引领行业的发展,以新的产业来满足新的需求,以新的产业来打开新的发展突破口,才是产业互联网最为本质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说,缺少了新的产业,产业互联网便失去了灵魂,而只有回归产业,才是产业互联网之所以会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原因所在。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说,产业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要义。

数字化,产业互联网的内在动能

透过腾讯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真正驱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真正让产业互联网落地的,其实并非互联网技术,而是由互联网技术进化而来的数字技术。

因此,如果我们要寻找产业互联网的内在动能的话,数字技术,无疑是一个主要方面。

那么,数字技术究竟和互联网技术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为,数字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进化。

它规避了互联网技术的弊端,真正做到了自身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更为确切的表述应当是产业数字化。

认识到数字化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的功能和作用,并且真正找到适合数字化技术的正确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一点上,我们同样需要数字化作为内在的发展动能。

通过数字化与产业的结合,通过数字化对于产业的改造,我们就可以找到一条完全有别于互联网式的全新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当数字化成为了产业互联网的内在动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才能告别以往传统而陈旧的发展模式,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以腾讯为代表的诸多的互联网玩家们,之所以会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数字化技术的研发上,之所以会将大气力放置在数字化商业模式的实践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看到了数字化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所扮演着的巨大的功能和作用。

更为确切地说,它们看到了数字化的技术,在驱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所以,他们才会下如此大的气力去做数字化技术的研发,他们才会下如此大的气力进行数字化的商业模式的探索。

融合,产业互联网的主旋律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分野,甚至我们还看到了虚拟经济的强势崛起,而实体经济的没落。

这其实是互联网模式发展的弊病,同样是外界对于互联网玩家们有诸多质疑的根本原因。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校正互联网的问题,改变互联网的模式,重新让互联网得到健康的发展。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之所以会提出,其实和这有着莫大的关联。

如果我们将分裂看成是消费互联网的主旋律的话,那么,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融合则是主旋律。

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从腾讯的探索和实践上看出一丝端倪。

早前,腾讯寻找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方式是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实现的。

无论是对于传统商超的注资,还是对于传统产业的投资,几乎都是在试图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弥补自身的短板。

然而,尽管这样一种建构于资本运作基础之上的融合方式,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样一种融合毕竟是不深入的,不彻底的。

欲要真正解决腾讯的短板,必然需要寻找新的融合的方式和方法。

于是,马化腾提出了「全真互联网」的概念。

现在,腾讯探索出来了一种全新的融合方式。

如果对这样一种融合的新方式进行总结的话,我认为,这样一种融合的方式是通过对于自身的定位进行重新调整的方式来实现的。

在我看来,现在腾讯更多地扮演的是一种「新型基础设施」的角色,它们广泛地存在于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场景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不再是以往那样一种和实体经济割裂的状态,而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实体经济的一份子。

同以往建立在资本运作之上的生拼硬凑的融合不同,现在这样一种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更加彻底、深度和全面。

当腾讯探索出来的这样一种全新的融合方式开始逐渐成熟和完善之后,我们将不再看待消费互联网时代那样一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野情况,而是一种深度融合的全新的状态。

在这样一种全新的状态之下,阿里们具备实体经济的特质,而实体产业同样具备阿里们的特征。

这样一种混沌的状态,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最真实的状态;

这样一种混沌的样子,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最真实的样子;

这样一种发展的姿势,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姿势。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和原始奥义。

结语

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之后,我们开始把握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发展姿势和发展逻辑。

而这,正是腾讯探索出来的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在我看来,这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发展姿势,这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发展模式。

以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和逻辑为基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才能真正摆脱以往的发展牵绊,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完—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作者:Web3Mario

摘要:2024年8月2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会上正式宣布“现在是政策调整的时候了。前进的方向是明确的,降息的时机和步伐将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以及风险的平衡。”这也就意味着持续了将近3年的美联储紧缩周期迎来了转折。如果宏观数据不出意外的话,将在9月19日的议息会议时迎来首次降息。然而在进入降息周期初期时,并不意味着暴涨的马上来临,还是有些风险值得大家警惕,因此笔者于此总结一下当前最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规避掉一些风险。总的来说,在降息初期,我们还需要关注六个核心问题,包括美国的衰退风险、降息节奏、美联储的QT(量化紧缩)计划、通胀重燃风险、全球央行联动效率和美国政治风险。

降息并不一定意味着风险市场的即刻上涨,相反大部分情况下是下跌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全球金融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降息初期,尽管降息通常被视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它也伴随着一系列潜在风险,这就意味降息并不一定意味着风险市场的即刻上涨,相反大部分情况下是下跌。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可以被归类为以下几点:

1. 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加

降息通常被认为是支持经济和市场的信号,但在降息初期,市场可能会出现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上升的现象。投资者往往会对美联储的行动产生不同的解读,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降息反映了对经济放缓的担忧。这种不确定性可以导致股市和债市出现较大的波动。例如,在2001年和2007-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尽管美联储开始了降息周期,但股市仍然经历了显著的下跌。这是因为投资者担心经济放缓的严重性超出了降息的正面影响。

2. 通胀风险

降息意味着借贷成本下降,鼓励消费和投资。然而,如果降息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通胀压力上升。当经济中充裕的流动性追逐有限的商品和服务时,价格水平可能会迅速上升,特别是在供应链受限或经济接近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历史上,如1970年代末期,美联储降息导致了通胀飙升的风险,这使得后续不得不采取更加激进的加息政策来控制通胀,从而引发经济衰退。

3. 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

美联储降息通常会降低美元的利率优势,导致资本从美国市场流向其他国家的更高收益资产。这种资本外流会对美元汇率产生压力,导致美元贬值。虽然美元贬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出口,但也可能带来输入型通胀的风险,特别是在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高企的情况下。此外,资本外流还可能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不稳定,特别是那些依赖美元融资的国家。

4. 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

降息通常被用来减轻经济压力并支持金融系统,但它也可能鼓励过度的风险承担。当借贷成本低廉时,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可能会寻求更高风险的投资来获得更高回报,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比如,在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后,美联储大幅降息以支持经济复苏,但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随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最终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

5. 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受限

在降息初期,如果经济已经接近零利率或处于低利率环境,美联储的政策工具可能受到限制。过度依赖降息可能无法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这就需要更多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手段,如量化宽松(QE)等。在2008年和2020年,美联储在降息接近零后不得不采用其他政策工具来应对经济下滑,这表明在极端情况下,降息的效果是有限的。

让我们从历史数据来看,随着1990年代,美苏冷战的结束,世界进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政治格局后直到现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反映出了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而当前也正值中美对抗正酣的阶段,旧秩序的破碎无疑更加剧了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盘点当前市场的主要风险点

接下来让我们盘点一下当前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点,重点包括美国的衰退风险、降息节奏、美联储的QT(量化紧缩)计划、通胀重燃风险和全球央行联动效率。

风险一:美国经济衰退风险

有很多人将9月份的潜在降息成为美联储的“防御性降息”。所谓防御性降息,指的是在经济数据没有出现明显恶化的情况下,为降低潜在的经济衰退风险而做的降息决策。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了美国失业率已经正式出发了“萨姆规则”对于衰退的警戒线。因此对9月份的降息是否能够遏制逐渐上升的失业率,从而起到稳定经济抵抗衰退的观察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让我们从非农就业数据的细项上来观察一下具体发生了什么,可以看到在商品生产门类,制造业就业人数出现了较长时间的低波动震荡,对数据贡献更多的是营建业。而对于美国经济来说,高端制造业,以及与其搭配的技术及金融服务业是主要的驱动力,也就是说当这部分高收入精英阶层收入上升时,受财富效应影响增加消费,进而惠及其他中低端服务业,所以该部分人群的就业情况可以作为美国整体就业情况的领先指标。而制造业就业的疲软可能展现出一定的导火索风险。除此之外,我们来看下美国ISM制造业指数(PMI),可以看到PMI正处于快速下降的趋势,这也进一步佐证了美国制造业疲软的局面。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接下来来看下服务行业,专业技术业与零售业都呈现出了同样的冷冻局面。对指标作出正贡献的主要以教育医疗、休闲娱乐为主,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两个,其一是最近新冠出现了一定的反复,并且受飓风影响,相关的医疗救护人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短缺。其二是由于7月大部分美国人处于度假期,由此带动的旅游等休闲娱乐行业增长,当假期结束后,该领域势必也收到一定的打击。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因此总的来说,美国当前衰退风险仍然存在,所以小伙伴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宏观数据去观察相关风险,主要包括非农就业、初领失业金人数、PMI、消费者信心指数CCI、房价指数等。

风险二:降息节奏

第二个需要关注的是降息节奏的问题,虽然已经确认开始降息,但是降息的速度将影响风险资产市场的表现。历史上美联储的紧急降息是比较少见的,因此在议息会议之间的经济波动就需要市场自己的解读来影响价格走势,当某些经济数据预示着美联储加息过慢时,市场将率先开始反应,因此如何确定一个适合的降息节奏,并通过利率指引的方式引导市场按照美联储的目标来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当前市场对9月利率决策的预估是将近75%的概率降25~50BP,25%的概率降50~75个BP,那么密切关注市场的判断,也可以较为明显的判断市场情绪。

风险三:QT计划

自从2008年金融风暴后,美联储快速将利率降低到0,但是仍然没有能够让经济出现复苏的现象,那时货币政策已经失效,因为无法继续降息,于是为了向市场进一步注入流动性,美联储创建了量化宽松QE工具,通过扩张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同时增加银行系统的准备金规模。这种方式其实是将市场风险转移到美联储身上,因此为了降低系统性风险,美联储需要通过量化紧缩QT,控制资产负债表规模。避免无序的宽松导致自身风险过大。

在鲍威尔的发言中并没有涉及到对当前QT计划的判断以及后续规划,因此仍需要我们对QT的进程,以及由此引发的银行准备金变化情况保持一定的关注。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风险四:通胀风险重燃

鲍威尔在周五的会议上对通胀风险保持乐观的态度,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2%,但已经可以对控制通胀较为有信心。的确,从数据上确实可以反映出这个判断,而且已经有不少经济学家开始吹风,即在经历过疫情的洗礼后,目标通胀率仍然设置成2%是否过低。

但是这里仍然存在一些风险:

  • 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美国再工业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并不顺利,而且又恰逢中美对抗背景下美国的逆全球化政策,供给端的问题在本质上并没有得到解决。任何地缘政治的风险,都会加剧通胀的重燃。

  • 其次考虑到在本轮加息周期中,美国经济并没有进入实质的衰退周期中,随着降息的进行,风险资产市场将出现复苏,当财富效应再次产生时,随着需求側的扩张,服务业通胀也将再次重燃。

  • 最后是数据统计上的问题,我们知道为了避免季节性因素对数据造成干扰,CPI与PCE数据通常会用年增率,也就是同比数据来反应真实情况,而到今年5月开始,2023年的高基期因素将被耗尽。届时相关数据的表现将容易收到增长的影响。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一文盘点美联储降息初期最需关注哪些风险

风险五:全球央行联动效率

我想大部分小伙伴对8月上旬的日美利差交易风险还记忆犹新,虽然日本央行马上出面安抚市场,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前两天的植田和男国会听证上看得出其偏向鹰派的态度。而且在其讲话的过程中,日元也出现了明显的拉升并在听证会后官员的再次安抚而得到恢复。当然实际上,日本国内的宏观数据表现也的确需要加息,这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过详细的分析,但作为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杠杆资金的核心来源,日本央行的任何加息聚餐都将给风险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其政策保持高度关注也是有必要的。

风险六:美国大选风险

最后需要提一下的就是美国大选的风险,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已经对特朗普与哈里斯的经济政策有过详细的分析。随着大选的临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对抗与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因此也需要时刻保持对大选相关事项的关注。

TON生态一枝独秀 你不得不知道的N个真相

作者:链上达人

Ton生态正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最大的推手莫过于币安:

5月9日,币安宣布新一期Lanchpool项目为TG小游戏Notcoin

7月23日,币安宣布投资TG小游戏Catizen的发布平台Pluto Studio

8月8日,币安宣布上线Toncoin (TON)

8月13日,币安官宣Binance Launchpool和Super Earn将上线Toncoin (TON)

8月20日,币安宣布新一期Lanchpool项目为Ton生态Memecoin DOGS

短短4个月,在币安加持下,Ton生态一路高歌猛进,吊打一众天王级L1、L2。期间,大家的认知不断被刷新,有力挺,也有质疑,谁也无法说服谁。

TON生态一枝独秀 你不得不知道的N个真相

事实上,这场争论没有对错,短期内也不会有答案。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到3-6个月之后,很多事情可能会不辩自明。在这之前,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Ton为何成为天选之子?我们应该认清哪些事实?

一、Ton的前世今生

很多新人可能不知道,如今风光无限的Ton曾遭遇至暗时刻:监管方围堵,投资人追债,Telegram退出……

这要从2017年讲起,当时Telegram牵头发起自己的L1:Telegram Open Network(后更名为“The Open Network”,也就是Ton),通过ICO募资资金超过17亿美金。

此举很快引起监管机构注意,美国SEC指控他们未经注册便发行证券,Telegram被迫退款+支付罚款+退出TON项目,将开发工作归还社区。

彼时,行业媒体集齐唱衰TON,没人会想到Ton有朝一日成为币安宠儿,更不会相信Ton能够在短短时间吸引千万用户。

2020-2021年间,NewTON团队(即现在的TON’s core team)重启TON的开发工作,并将其更名为The Open Network,旨在成为面向全球的分布式超级计算机,具备跨链互操作、高性能、图灵完备等属性。

去年9月,Telegram宣布与Ton合作,着手将Ton整合到Telegram App。至此,Ton成为与Telegram深度集成的Layer1,提供快速、安全和可扩展区块链环境,每秒处理数百万次交易,成为Web2用户进入Web3最大的渠道。

今年以来,基于Ton部署的小游戏爆火,动辄百万用户参与。在增量用户进场缓慢的情况下,币安很快嗅到Ton生态的机会,频频在上币、投资方面发力。

TON生态一枝独秀 你不得不知道的N个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币安在8月8日上线 $TON 之后,很快又将Ton列为Lanchpool项目,同时在Super Earn板块上线Toncoin (TON):

①Lanchpool:挖矿总量765万枚,用户可质押BNB或FUUSD进行挖矿,持续至9月3日

②Super Earn:用户通过保本赚币定期产品申购新上线的代币,享受限时特殊年化收益率;不出预料,TON额度开放之后瞬间被抢光

不得不说,币安这波操作确实有点“反常”。先上币再开Lanchpool,貌似是有史以来头一回。

二、TON爆发背后的几个事实

TON的爆发并非偶然。作为Telegram官方唯一支持的公链,Ton背靠TG的庞大用户基础并与TG高度集成,实现丝滑的小程序操作,堪称连接Web2和Web3的现象级入口,交易所自然不会错过这泼天流量。

抛开交易所这个外部因素,Ton生态确确实实在今年传递出一些积极信号:

①开发者数量飙升

据TON亚洲开发关系主管Howard Peng透露,2024年第一、二季度,TON区块链的开发者数量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TonConnect的下载量正在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应用被部署在Ton。这不仅反映了不断扩大的开发者社区,还突显了TonConnect SDK的易用性和强大功能,使其成为开发者首选。

②TON生态日趋繁荣

据Ton.app统计,TON生态已有超过1100个应用,涵盖交易市场、钱包、游戏、NFT、社交、Launchpad等多个类别,其中游戏类占比26%。

③用户数量飙升,亚洲是主要市场

据TonStat统计,TON链上的活跃钱包数量从年初的108万增长到现在的1310万。

TON生态一枝独秀 你不得不知道的N个真相

TON亚洲开发关系主管进一步指出,亚洲是TON最重要的市场,不仅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开发者,还有庞大且精通技术的人口,对新技术的采用较为快速,最终为TON的整体成功做出贡献。

④USDT发行量位居第四

Tether 于今年4月宣布在TON 上发行USDT 以来,目前净流通量约为6亿美金,位居第4位,仅次于ETH、Avax和Sol。

稳定币是加密市场需求的晴雨表,大量稳定币的流通意味着TON上加密业务需求旺盛,交易活动高频。

⑤TVL半年增长55倍

参考Defillama数据,TON链当前TVL为5.22亿美元,在所有链中排名17。

相比于其他热门区块链,TON的TVL并不算高,但这并不妨碍TON的爆发式增长:自今年1月以来,TVL最高增长55倍。

⑥一些不用忽视的问题

不可否认,TON在今年的发展首屈一指,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生态应用同质化严重,工作室撸毛刷量造就虚假繁荣,大部分项目生命周期短、用户粘性差、发币即死亡……

与此同时,TON网络与主打隐私的Telegram集成,更容易吸引诈骗者,据说TON诈骗脚本已经衍生出一门生意,诈骗者通过各种形式的钓鱼脚本可以轻而易举的实施诈骗。

总之,TON生态的爆发表现出良好势头,但繁荣背后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所有参与者思考并优化。

前高盛副总裁:稳定币如何破解银行挤兑难题

作者:Matt Levine,彭博社专栏作者、前高盛副总裁;编译:Chris,Techub News

加密货币以极快的速度重复着传统金融走过的路。

相比于传统金融世界那些复杂、混乱的金融危机,加密货币的金融危机往往更直观、简单。你可以通过分析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来理解信用危机,但那十分复杂;而 2022 年的加密货币危机则更像是它的简化版,所有事情都发生得更快、更公开,甚至有些参与者还会在推特和 YouTube 上实时分享他们的经历。加密货币的这些危机虽然简单,却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类似的金融现象,仿佛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

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加密货币是传统金融公司里那些聪明、有抱负的实习生自己掌控一个模拟市场的结果。」这句话说明了为什么加密货币的世界如此富有教育意义。它把那些年轻、聪明的头脑放在一个没有太多约束的环境中,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犯错,并从中学习。这种过程不仅让人感觉有趣,还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金融方面的知识。

稳定币在加密货币世界里有点像是银行的抽象形式。这里的运作方式是这样的:你把 1 美元交给稳定币发行方,他们给你一张「收据」也就是稳定币,这个稳定币代表着「1 美元」。然后,你可以在区块链或加密货币交易所这样的加密货币环境中把这个稳定币当成美元来使用。它可以用来交易,你可以用 1 美元的稳定币去买 1 美元的比特币,然后卖你比特币的人就拥有了你的稳定币。

与此同时,稳定币的发行方会保管你的 1 美元,并且进行投资,试图通过这些投资获得利润,这些利润用来支付运营成本和管理层的薪水等。而你(或者任何持有稳定币的人)通常可以随时把稳定币交还给发行方,换回 1 美元。到那时,稳定币发行方就必须筹措出这 1 美元来返还给你。

这个过程展示了稳定币的运作逻辑:它既像货币,又像银行的一种抽象形式,它们的核心在于通过承诺将 1 美元与稳定币等值挂钩来获得信任,并通过投资这些美元来维持和运营整个体系。

稳定币的运作与银行存款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的,但它们之间也有一些关键的区别。如果你对银行的运作有所了解,你就会知道这些系统可能出错的几种方式。这里有两个著名的例子:

  • 银行的风险投资:

稳定币发行方(就像银行)持有你的资金,并且有权利对这些资金进行投资,并从中获取利润。发行方赚取的利润越多,他们能保留的收益就越多。然而,如果投资失败,导致资金亏损,大部分损失最终会由存款人(也就是稳定币持有者)来承担。因为大多数资金实际上是属于存款人的,所以如果发行方亏光了这些钱,他们将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补偿给存款人。这就给发行方带来了冒险的动机:如果风险投资成功,他们可以赚很多钱;如果失败了,损失的主要是别人的钱。

  • 可能会发生「挤兑」

即使稳定币发行方将所有资金都投资在非常安全的资产上,这些资产中的一些可能是长期投资的。如果所有人今天都要求兑回他们的钱,发行方可能无法立即兑现这些长期投资,可能不得不以亏损的方式抛售这些投资,结果就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每个人的要求。而这种动态本身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它具有自我强化的特性:如果你认为可能会发生挤兑,那么你应该尽快把钱取出来(在发行方资金耗尽之前),而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并采取行动,最终就真的会导致挤兑发生。

这两个问题(银行的风险投资和挤兑)通常是相互关联的,挤兑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银行用存款人的钱做了一些糟糕的投资决策。

有时候,银行可能在投资中亏掉大量资金,最终在大家意识到之前,银行已经破产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发生挤兑,银行也可能因为投资失败而倒闭。

另一方面,挤兑也可以在没有投资损失的情况下发生,单纯是因为银行的流动性错配问题。也就是说,银行可能有足够的资产来偿还所有存款人,但这些资产是长期或不易变现的,而存款人要求的资金是随时可取的「即期负债」。当太多人同时要求提取资金时,银行可能无法迅速变现足够的资产来满足这些需求,导致挤兑的发生,即使这些资产本身并没有亏损。

针对银行的投资风险问题,有两个主要的应对措施:

1. 审慎监管(Prudential Supervision):监管机构会密切关注银行的投资行为,确保它们不会进行高风险或不当的投资。这种监管帮助银行避免陷入严重的投资失误。

2. 资本监管(Capital Regulation):银行被要求保持一定比例的额外资金(即资本缓冲),以确保即使投资出现亏损,银行仍有非存款人的资金来吸收这些损失。这种规定减少了投资失败直接影响存款人的风险。

对于挤兑问题,也有几种常见的解决办法:

1. 流动性监管(Liquidity Regulation):银行被要求保留足够的现金或其他高流动性资产,以便在存款人要求提取资金时能够及时支付。这种监管确保银行在短期内能够满足客户的提取需求。

2. Lender of Last Resort:如果银行持有良好的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而在某一时刻所有存款人都想提取资金,美联储等中央银行会向银行提供贷款,确保银行能够暂时渡过难关,等待资产变现。这种机制防止银行因暂时的流动性问题而倒闭。

3. Deposit Insurance:政府承诺,如果银行真的倒闭,他们会补偿存款人的损失(通常在一定限额内)。这项保障让存款人安心,不至于因为担心银行倒闭而引发大规模挤兑。

稳定币领域基本上缺乏传统银行业中的那些保护机制。虽然有各种提议尝试引入其中的一部分,但总体而言,稳定币发行方通常不具备银行那样的监管框架或安全措施。

以 Tether 为例,这是目前最大的稳定币发行方之一。Tether 在 2019 年因用客户资金进行极度高风险的投资而陷入麻烦。当时,它的公开财报甚至显示其资本充足率只有 0.2%(后来有所改善),这意味着它几乎没有任何额外的资金缓冲来吸收潜在的损失。

另一个例子是 TerraUSD,其投资策略基本上可以说是风险高度集中的投资。这种策略在 2022 年的一次挤兑中导致 TerraUSD 脱锚。

为稳定币制定的监管解决方案可能看起来像这样:

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对稳定币发行方提出类似银行的监管要求。也就是说,「稳定币发行方应该将资金投资于相当安全的资产,这些资产应该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并且他们应该持有一定比例的自有资本,以确保即使这些资产出现亏损,也仍然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持有稳定币的用户。」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答案,但要真正实施好这一点,还需要解决很多细节问题。

另一个更大胆的想法是让稳定币发行方能够获得类似银行的支持机制。

简单来说,好的监管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的投资政策:确保稳定币发行方将客户的资金投入到低风险、高流动性的资产中。

2. 资本要求:要求发行方持有足够的自有资本作为缓冲,以应对潜在的亏损。

3. 流动性管理:确保发行方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应对用户的赎回需求,防止出现类似银行挤兑的情况。

4. 系统性支持:考虑为稳定币提供类似传统银行的支持机制,比如存款保险或紧急流动性支持。

这篇由 Gordon Liao、Dan Fishman 和 Jeremy Fox-Geen 撰写的论文非常有趣,他们是稳定币发行方 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 的员工。这篇论文探讨了「基于风险的稳定价值代币资本要求」,显然 Circle 对宽松的稳定币监管有一定的兴趣,但这篇论文确实提出了一些关于稳定币与银行关系的重要观点。

其中一个观点是,稳定币在很多方面比银行更透明。对于那些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不透明性持怀疑态度的加密货币爱好者来说,这种透明性可能被视为一种优势。但传统金融体系中的不透明性是有其理由的。

Liao、Fishman 和 Fox-Geen 在论文中指出,这种透明性虽然对加密货币世界的支持者来说可能显得很吸引人,但实际上,传统银行体系的某些不透明性是为了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银行的复杂性和某种程度上的不透明性,有助于在市场波动时维持信心和稳定,而过度的透明性可能会在危机时刻加剧市场恐慌。

在传统银行体系中,银行挤兑的主要原因通常是人们认为其他人也会跑去银行取钱。你怎么知道大家会不会挤兑呢?这种想法的根源通常是因为谣言、不良的财务报告、惊慌失措的电视访谈等信号。银行的股价下跌可能表明存款出了问题。

然而,在稳定币的世界里,情况则更为直接和透明。因为稳定币在公开市场上交易,其价格会直接反映市场对它的信心。如果某种稳定币的交易价格是 $1.0002,那可能说明目前没有挤兑的风险;但如果它的价格跌到 $0.85,那几乎肯定说明市场上正在发生挤兑。

这种透明的价格信号让人们更容易判断市场的情绪,但也意味着稳定币的价格波动会迅速传达市场的恐慌情绪,可能加速挤兑的发生。这种公开的市场反应不仅是对稳定币基本面的反映,还可以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即当人们看到价格下跌时,他们更倾向于进一步抛售或赎回,导致价格继续下跌,从而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这种透明性虽然有助于市场信息的传播,但在危机时刻,也可能成为引发连锁反应的触发点。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稳定币发行方应保持大部分资金的高流动性。

稳定币和传统银行在管理金融风险时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尤其是在面临更高的协同挤兑风险时。

具体来说,法定货币支持的稳定币通常持有高度流动性的资产,避免过大的期限错配(即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日不一致)以及相对较低的信用风险。这是因为稳定币的挤兑风险比传统银行要高得多,因此它们需要保持高度的资产流动性,以快速应对赎回需求。

由于稳定币所持有的资产池通常更具弹性,并且专门为代币持有者的利益而分离开来,因此稳定币所需的资本缓冲(用于吸收财务损失的资金)通常比银行要少。换句话说,因为资产池足够稳健,挤兑风险较低,所以稳定币不需要像银行那样多的资本来应对潜在损失。

然而,对于那些以传统贷款和部分准备金(fractional reserve)作为支持的代币化存款,由于代币化增加了挤兑风险,它们可能需要比传统存款更多的资本,即使两者的资产支持是相同的。原因在于,代币化存款继承了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固有的资产负债不匹配问题,因此可能需要应用类似的资本和偿付能力监管机制来管理这些风险。

「区块链区块链区块链」这个说法可能是在强调区块链技术在稳定币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它对稳定币系统独特性质的影响。

代币化和分布式账本的使用不仅带来了金融风险,还引入了与技术、基础设施和运营相关的额外风险。这些非金融风险在监管机构的公开咨询和提案中被重点提出。

具体来说,加密技术的应用、永久记录保存和可追踪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某些安全和合规风险。然而,这些技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评估这些风险所需的资本时。这类风险在传统银行业中通常被称为运营风险。

评估这些运营风险的困难在于以下几点:

1. 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由于区块链技术相对新颖,关于运营损失的历史数据较少,这使得风险评估变得更加复杂。

2. 对技术选择的依赖性:发行方所采用的技术选择对所需的损失吸收资本可能有着重大影响。随着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升级,这种依赖性变得更加突出。

3. 基础设施的快速变化:在一个不断演变的技术环境中,如何评估和管理这些运营风险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技术的选择和变化可能会显著影响发行方应对潜在风险的能力。

一方面,可以想象稳定币发行方由于基于区块链技术,具有透明、可追踪和数字原生的特性,因此比传统银行更不可能丢失你的资金。区块链的公开账本和加密保护,使得每笔交易都可以被记录和验证,理论上降低了资金丢失的风险。

但另一方面,同样可以设想,正是因为这些同样的技术特性,稳定币发行方更有可能丢失资金。原因可能包括:

  • 技术复杂性:区块链技术的复杂性和新颖性可能导致操作失误或系统漏洞,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

  • 依赖技术基础设施:稳定币完全依赖数字基础设施,如果系统出现问题或被攻击,可能会导致资金管理的失败。

  • 缺乏成熟的操作流程:相比于传统银行,稳定币发行方可能缺乏足够成熟的操作流程和应急机制,来应对潜在的技术故障或失误。

美国去年经历了一场小型的银行危机,这让我不得不花时间重新思考银行业。我曾经写过一句话:

银行的本质是一种让人们集体承担长期且有风险的投资,而不必特别注意这些风险的方式。银行通过将风险分散在众多存款人之间,使每个人都更安全、更受益。

当你和我把钱存进银行时,我们认为这笔钱是非常安全的,是银行里的钱,我们可以随时取出,用来付房租或买三明治。但实际上,银行会拿这些存款去发放长期的、固定利率的 30 年抵押贷款。房主们无法直接向我借 30 年的钱,因为我可能明天就需要这笔钱来买三明治。但他们可以向我们集体借款,因为银行通过把流动性风险分散到许多存款人之间,降低了这种风险。

同样的道理,银行也会向可能会破产的小企业发放贷款。这些企业无法直接向我借钱,因为我不愿意承担可能亏损的风险,但它们可以向我们集体借款,因为银行通过将信用风险分散在许多存款人和借款人之间,降低了单个存款人的风险。

传统银行系统的不透明性赋予了银行更多的能力去用客户的资金进行风险投资。这种不透明性曾经帮助银行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运作,因其背后的复杂性让客户很难完全了解银行在做什么。然而,去年的地区性银行危机部分说明了这种不透明性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有效。

如今,由于信息的广泛传播和电子化,公众可以更容易地获取银行的相关信息。谣言和恐慌通过互联网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人们对银行的期待也越来越倾向于按市值计价,即更关注实时的市场表现而非长期的稳健性。

正如一位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监管者去年所说,游戏还是那个游戏,只是变得更加激烈了。这句话点出了现代银行业面临的新挑战:尽管银行的基本运作逻辑没有改变,但信息的透明度和传播速度让市场的反应更加迅速和激烈。传统银行依靠不透明性所获得的风险管理优势,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变得更加脆弱,银行因此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风险,以应对更加复杂和快速变化的市场情绪。

传统银行的「魔法」在于它能够将一系列高风险投资汇集在一起,然后发行对这些投资的高级债权,而这些债权就表现为美元:银行账户里的 1 美元就是 1 美元,即便它背后是由一大堆风险资产支持的。这种安排让客户能够相信,他们的存款是安全的,可以在需要时无风险地使用。

但是,稳定币抛弃了这种「魔法」。尽管 1 美元的稳定币在大多数加密货币场景中与 1 美元几乎等同,但它的市场价格却会波动。当市场情况良好时,它的交易价格可能是 $1.0002 或 $0.9998,但在不利的情况下,它可能会跌至 $0.85。稳定币是一种没有传统银行那种「1 美元就是 1 美元」保证的银行业务形式,而是通过 24 小时无休的实时市场来反映它与 1 美元的接近程度。

这种情况引发了新的监管问题。因为稳定币并没有传统银行那样的隐性保障和不透明性,市场价格直接反映了其背后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市场信心。这种实时的市场反馈不仅改变了稳定币的运作方式,也可能预示着未来传统银行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数字化和透明化,传统银行可能也会面临类似的挑战。银行的资产风险和市场信心可能会比现在更直接地体现在市场价格上,而不是依赖于银行体系内部的保障机制。这种转变可能会重塑我们对银行和金融稳定性的理解,并迫使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调整他们的风险管理策略。

空投周报|DOGS将于明日TGE;Magic Eden推出ME代币(8.18-8.24)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Golem(

空投周报|DOGS将于明日TGE;Magic Eden推出ME代币(8.18-8.24)

Odaily星球日报盘点了 8 月 18 日至 8 月 24 日期间的空投可申领项目其中汇总了 Telegram 可免费领取的 Meme 项目,同时整理了上周新增的交互任务及空投重要资讯,详细信息见正文。

Kamino

项目及空投资格介绍

Kamino 是一个 Solana 生态中的自动化的流动性解决方案,基于集中流动性做市商(CLMM)机制。项目 8 月 20 日宣布第 2 季空投奖励已开放领取,第 2 季的分配在领取时将自动进行质押,第 2 季共分发了 3.5 亿枚 KMNO,用于 4 个月的协议使用。

融资情况

未披露

申领期限与链接

查询期限: 2024 年 8 月 20 日至 2025 年 2 月

链接:

价格

据 CoinGecko 数据,KMNO 当前价格为 0.06 美元。

The Arena

项目及空投资格介绍

The Arena 是一款 Avalanche 生态的社交协议,项目在 8 月 19 日宣布上线积分系统,用户可连接社交账号申领积分,同时项目表示即将到来的空投中将包含内容积分,The Arena 将空投 25 亿枚 ARENA 代币。

融资情况

未披露

申领期限与链接

申领期限: 2024 年 8 月 20 日至今

链接:

价格

未上线

NebX

项目及空投资格介绍

NebX 是一个免费领取的代币项目,用户只需连接 X 账号根据账号年限、粉丝数等数据即可领取代币。

但是为了避免授权账号而带来的可能风险,用户可在领取完代币后选择取消账号授权,取消方式如下:

先在 X 平台上点击“更多”,然后点击“设置和隐私”,找到“安全性和账号访问权限”,点击“应用与会话”,再点击“已连接的应用”,找到 nebx 取消授权即可。

融资情况

未披露

申领期限与链接

申领期限: 2024 年 8 月 23 日至今

链接:

价格

未上线

TG 可免费申领 Meme 币汇总

DOGS 代币 TGE 将于 8 月 26 日进行,Odaily星球日报将其他几个较为热门的 TG 可免费申领 Meme 币项目汇总如下。

CATS

CATS 目前 TG 频道订阅人数超 331 万

领取链接:

PEPES

PEPES目前 TG 频道订阅人数超 12.9 万

领取链接:

BYIN

BYIN目前 TG 频道订阅人数超 18.3 万

领取链接:

DUCK

DUCK 目前 TG 频道订阅人数超 232 万人

领取链接:

hamster

hamster目前 TG 频道订阅人数超 19.6 万人

领取链接:

新增可交互项目/任务

dappOS Rocket campaign 第 6 期上线,奖励 Kilo 首发代币空投

dappOS 总融资额超 1530 万美元。

dappOS Rocket Compaign 第 6 期已上线,本期与 KiloEx 合作。用户参与完成由 dappOS 和 KiloEx 设定的交互任务,即有机会获得 KiloEx 空投和额外的价值 60, 000 美元的 KILO 代币和 USDT 奖励。

Corn:做任务获得空投积分

Corn 在 8 月 20 日完成 67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 Polychain 领投,Binance Labs 等参投。

Corn 是使用比特币作为 gas 代币的以太坊 L2。同时 Corn 在 8 月 23 日空投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早期 DeFi 用户空投、Galxe 积分空投和存款赚取空投。早期用户空投快照时间为 2024 年 7 月 13 日,目前用户仍然可以通过完成 Galxe 任务和存款获得空投积分,详细教程可查看《》

空投重要资讯

  • DOGS 再次延长空投申领期限,TGE 将于 8 月 26 日进行

DOGS 社区 8 月 12 日在 Telegram ,由于新增申领选项,因此官方决定再次变更 TGE 日期。非托管钱包申领将于 8 月 26 日 16 点开放;TGE 和代币上线将于 8 月 26 日 20 点进行。

  • GammaSwap 将于 8 月 30 日进行 GS 代币 TGE, 2% 供应用于空投

Arbitrum 生态 DeFi 结构化产品 GammaSwap 将于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推出其治理代币 GS 的 LBP,并将在之后分配空投。根据其公布的代币经济学,GS 总供应量为 16 亿枚,其中 37% 分配至财库, 23% 分配至核心团队, 17% 分配至投资者, 15% 分配至流动性挖矿和质押,LBP 占比 5% ,空投占比 2% ,还有 1% 分配至顾问。

  • Magic Eden 推出 ME 代币,空投时间暂未确定

NFT 交易平台 Magic Eden 8 月 22 日推出名为 ME 的代币,取代此前计划的NFT代币,据悉 ME 基金会将通过 Magic Eden Wallet 官方钱包发行该代币。

ME 基金会董事 Matt Szenics 表示, ME 代币将只能通过 Magic Eden 移动端和桌面端钱包让符合条件用户领取,虽然具体发行时间和分配方式尚未确定,但可能包括向获得 Diamond 奖励的 Magic Eden 交易者空投。

  • Saga:Vault 4 空投将于 8 月 30 日进行分发

Saga 8 月 22 日发文,Vault 4 空投申领已结束,将于 8 月 30 日进行分发。

  • Swell:Black Pearls 持有者可在 10 月申领 SWELL

流动性再质押平台 Swell 8 月 19 日发布积分情况一览:White Pearls 已完成 Voyage 活动快照,敬请关注 TGE 公告;Black Pearls 持有者将可在 10 月首轮 Wavedrop 中申领 SWELL;生态积分持有者将共享所有 Swell L2 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