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8 月 2024

1conformation创始人:我强烈看好三个加密主题

2024年8月24日,加密VC 1confirmation创始人Nick Tomaino在X上发布Q2 LP信件。

Nick Tomaino表示,2024年到目前为止是加密货币领域非常有趣的一年。比特币和以太坊的ETF已永久性地将加密货币嵌入华尔街,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认识到反加密货币是行不通的,这些发展已经远远超其最大预期。

他还表达了其最强烈看好的的三个加密主题:1、以太坊市值将在未来5年内反超比特币市值;2、预测市场将成为2024年的突破性用例,并将在未来几年内增长100倍;3、DeFi和NFT将以更强的姿态回归,SocialFi和其他今天难以想象的新用例将通过应用链、L2和L3s出现。

1conformation创始人:我强烈看好三个加密主题

全文如下:

2024年到目前为止是加密货币领域非常有趣的一年。

比特币和以太坊的ETF已永久性地将加密货币嵌入华尔街;比特币的ETF总资产管理规模(AUM)已经达到788+亿美元,以太坊则为88+亿美元。

拜登政府的反加密立场被美国民众和两党完全拒绝,现在双方都认识到反加密货币是行不通的。加密货币公司在本届选举中已为政治候选人捐赠了1.19亿美元(占美国公司总捐赠的48%)。

这些发展超出了我12年前在Coinbase开始工作时的最大预期。

与此同时,有人可能会说最近没有出现有趣的新用例。许多曾推动加密货币发展的概念,如Solana上的模因币和比特币上的NFT,都是几年前首次在以太坊上出现的DeFi和NFT的再现。这些再循环的想法虽然能吸引现有用户和资本,但无法带来许多新用户。每个加密货币投资者现在必须问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究竟哪些新产品将最终吸引10亿+的用户进入加密领域?

我们的核心信念仍然是真实性将取胜,并且它将继续关注那些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团队,这些团队通过启用新的和独特的消费者行为推动发展。

以下是我们今天最强烈看好的加密货币主题:

以太坊市值将在未来5年内反超比特币市值。今天比特币市值约为1.2万亿美元,约为以太坊市值的4倍(3210亿美元)。我相信两者都会继续增长,但以太坊最终将超过比特币。原因很简单。比特币已经成为机构购买的数字黄金,是过去5年中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但以太坊仍未被充分理解。以太坊是全球最有才华的开发者正在构建的链上去中心化互联网,而以太坊是为其提供动力的数字石油。以太坊稀缺、收益丰厚且有用。而且由于其市值现在比比特币小得多,华尔街将能够购买更多的以太坊。他们将这样做,并且他们将积极推动以太坊的叙述成为未来几年全球的主流。

预测市场将成为2024年的突破性用例,并将在未来几年内增长100倍。PolyMarket是今年真正脱颖而出的产品。它是第一个人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加密产品(用于信息)而无需知道它是加密产品。PolyMarket已达到11+亿美元的总交易量,今年还在继续增长。没有以太坊上的稳定币,交易规模为11+亿美元的PolyMarket根本无法实现。在11月的大选之后,我相信新闻、文化和体育市场将成为更大的类别。预测市场非常适合任何有官方媒体叙述且人们意见分歧的地方,市场有望增长100倍。

DeFiNFT将以更强的姿态回归,SocialFi和其他今天难以想象的新用例将通过应用链、L2L3s出现。无需信任第三方的非托管产品将继续增长。应用链、像Base这样的L2和特定于应用链的L3s将带来可扩展性和改进的用户体验,以加密货币为最终增长目标。L1部落主义将消退,优秀的开发者将在他们能捕捉到最多价值并拥有最大控制权的地方建立。

谷歌前CEO施密特的泄密讲话对加密行业有何启发?

原文作者:孟岩,Solv Protocol 联创

这几天大家都在谈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斯坦福泄密讲话。我觉得整个讲话最引人深思的一部分在最后,将人工智能与电气化相比较的部分。

施密特提到,电动机出现以后,人们花了整整三十年才意识到这项技术所带来的根本变革,可以做出各种尺寸的电动机,把它放在各个地方,从而把动力去中心化了。

因为他在演讲里没有具体展开,所以我还特别去查了一下相关背景。大致是这样的:在蒸汽机时代,一间工厂通常只有一个集中的蒸汽机动力车间来提供全部的动力,为了将动力传送到各个车间,以及适应不同工序对于动力的不同需求,通常工厂会安装一套天轴动力传输系统。天轴一般悬挂在厂房天花板之下,所以叫天轴,由集中的蒸汽机动力机房带动,在机器上方旋转。而天轴下方的机器,通过齿轮和皮带再把动力传送到机器上,如下图所示。

谷歌前CEO施密特的泄密讲话对加密行业有何启发?

施密特说,电动机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只是把原本的蒸汽机动力中心换成了电动机动力中心,用电动机来驱动天轴。换句话说,只是改变了动力传输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但没有改变其结构。过了三十年之后,人们才慢慢认识到,其实可以将电机做成各种尺寸各种功率,就近放到机器和设备里面,让电跑,而不是让机械动力去跑,这才是使用电动力的正确姿势。施密特认为,电动力走向分布式,引发了重要的组织创新,改变了各部件之间的关系,这才真正改变了世界。

说到这里,施密特似乎总结出了一个科技创新引发技术和经济变革的过程规律。首先是单纯的效率创新,替换关键部件,但不修改结构。然后开始结构创新,从集中到分散,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然后这种结构创新引发组织创新,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我们不妨将这一过程成为施密特过程好了。

按照施密特过程,目前 AI 还处于早期阶段,还很集中。到了 施密特阶段的后半程,AI 的应用将跟电气化一样,走向分散化。AI 模型普遍分布在计算的各个角落,AI 就近采集数据、就近决策、就近执行。只有到了这个阶段,走到这个过程需要多久?也许花不了三十年,但是恐怕也许要十年以上。

我不禁想,如果施密特说得对,那么现在去投资 AI 的投资人真是活雷锋。

那么区块链又如何呢?

我读了施密特的讲话,觉得对区块链行业可以有四点启发。

第一,按照施密特的思路,区块链和 Web3 更应该代表着正确的方向。

本质上区块链是将「自主权计算」和「可信赖计算(Trustworthy Computing)」分散化、去中心化了。自主权计算就是能够完全确保对自己的数字资源,包括身份、数据、资产和计算过程等要素的控制权,可信赖计算就是能够向用户保证计算的结果公正、可靠、值得信赖,不会被人恶意篡改和擦除。有了这两个东西,我们就可以把原来集中在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社交网络等中心化机构里的涉及到金钱价值的关键计算分散到一个个智能合约或者 ZK 程序里。抽象地看,这个过程就好像在电气化阶段,把动力引擎从集中的动力车间分散到各个位置、各个设备里。由此可见,区块链是完全符合施密特过程的,它应该代表着正确的方向。

第二,即使代表着正确的方向,想要真的取得成功,也需要时间。施密特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区块链和 Web3 的应用爆发应该早于 AI。

第三,区块链的创新还是要以解决用户的问题为出发点。

自 2017 年以太坊杀手叙事受到资本追捧以来,区块链里估值最高、最受关注的创新项目,基本上都是以解决区块链专业人士自己的问题为出发点,并且形成一套相当教条主义的观念,左右了一级和二级市场的估值。大家都脱离用户去谈基础设施大故事,越是这样的项目越能在一级和二级市场上受到追捧,一些从用户角度出发的项目无人问津,没处说理。这就好像,你们天天吹牛说可以做出多么牛逼的电动机,这么牛逼的电动机,股价应该值多少钱,等等,从来不跟我们聊,这电动机转起来以后到底是开车,是打钻,还是驱动硬盘。

最恶劣的后果,就是用了整整十年,没有培养出真正的用户群体,绝大多数这个行业的参与者都是炒币的,不是真正的用户。没有用户就没有创新的动力和方向。这是当前区块链和 Web3 陷入创新困境的主要原因。要摆脱这个困境,获取和培养用户才是当务之急。大家应该思考:到底有什么问题,是用户愿意花钱去解决,而现有的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又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要借助于区块链来解决的?我感到现在思考这样问题的人很少,大多数项目整天围绕一些理念和教条来打圈圈。

第四,终局还是通证经济。施密特强调,最后推动生产力变革的还是组织创新。通证经济就是组织创新,是人与人的关系的重构,是新的协作机制。应该说通证经济是直指核心问题的。Web3 走到终局,是个什么情形?如果说创造了一种更便捷、更自由的支付和金融网络,那固然是很了不起,就像马斯克说的,区块链能解决支付问题就已经很有用了。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个基础,还不是区块链最厉害的部分。当基于区块链的支付和金融网络普及之后,人与人、人与 AI、人与机器之间协作的模式、数字经济组织的结构,乃至现实世界的社会结构,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个其实就是通证经济,这才是区块链的终局。

Web3 市场结构巨变之下被看好的四个赛道

当前的 Web3 行业和 crypto 市场的状态,一言以蔽之,就是币价还行,但行业深熊。这种局面以前在这个行业里没有出现过。之前从来都是量价齐涨或者量价齐跌,现在这种量价严重背离的局面是 crypto 市场出现十多年以来第一次。

情况虽然看上去比较诡异,但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还是流动性不足。很多人都在问,为啥币价和总市值看上去还行,但行业这么萧条呢?其实这个问题问反了。不要忘记,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仍处于历史高位,宏观流动性处于紧缩周期,在这个周期,股市、币市本来就应该是熊市。所以真正奇怪的是,为啥行业深熊的时候币价还行?

1. 结构性的巨变

事出反常必有妖。在币价与行业背离的表象之下,是底层市场结构的巨变。很少有人意识到,crypto 市场在今年年初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革。比特币 ETF 的通过,标志着在原本自由流动的 crypto 市场之外,出现了一个流动性几乎完全独立的数字货币市场:美股市场。这实际上是 crypto 发展历史上的分水岭事件,当前币价与行业的背离,就是在这种新的市场结构下出现的新现象。

因为出现了两个市场,因此出现了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景象。“还行”的币价,是在美股市场上创造的。而“不行”的行业,是在 crypto 市场上发生的。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比特币上涨,主要是 ETF 带动。而进入 ETF 的资金,基本留在了华尔街手里,并没有进入自由 crypto 市场,更没有滋养到创新的 crypto 项目。相反,crypto 市场仍然在高利率和 AI 压迫导致的资金荒中。缺乏外部流动性的注入,就必然会导致行业内卷。现在在 crypto 行业中出现的种种窘迫景象,都是资金荒的体现。

真正牛市只有等到流动性走向宽松的时候才会到来。反过来,当流动性宽松的时候,资金会重新大量注入 crypto 市场,牛市也必将到来。

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只有数月之遥了。联邦利率目前处于历史高位,乐观的估计,这次降息周期持续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为行业发展提供一个较长时间的恒纪元。悲观的估计,降息一段时间之后,通胀飙升,美联储会被迫再次升息,确认乱纪元。我个人对未来持审慎乐观态度,但即便是乱纪元,2025 年大概率会是一个好年份。

长期来说,两个市场之间会有一场大战,但也只是一决雌雄而已,两者会长期共存。

2. 四个有大机会的赛道

现在很多人都在猜下一轮牛市里会迸发出哪些主题。我在这里也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原因,不构成投资建议,不对结果负责。

BTCFi

Web3 市场结构巨变之下被看好的四个赛道

为啥 BTCFi 会是下一轮最值得期待的赛道之一?

首先,BTC 是唯一在下一个周期能够横跨美股和 crypto 两个市场的共识资产,ETH 暂时还不行,其他的更得排在后面。唯有 BTC 有可能把两个市场的共识和流动性联通起来。

其次,BTC 规模很大,非常大。BTCFi 只要在下个周期动员 5% 的 BTC 资产,再叠加一些衍生品,规模就有可能达到千亿级别。

第三,长期阻碍 BTCFi 发展的基础设施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无论是闪电网络、侧链、BTC L2,还是通过跨链桥把 BTC 桥接到 EVM 链上,无论是多签钱包还是 BTC Script 智能合约,现在的技术水平与上一轮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在 BTCFi 里,基本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四,BTC 社群的心态变化。BTC hodlers 与 ETH fans 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群体,成长路径、观念和心态存在很大差异。过去 BTCFi 发展不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BTC hodlers 们根本对此没有兴趣。但是随着去年铭文生态的爆发,BTC 社群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一批经过 DeFi 洗礼的活跃分子加入到 BTC 社群中,二是原本非常保守的 BTC hodlers 当中,也有一小部分人开始改变心态,愿意积极参与 BTCFi 的建设。

除了以上这四点比较容易看懂的理由之外,我看好 BTCFi 还有一个深层理由。在这个行业有年头的人都还记得,在 2018 年以前,BTC 流动性和活性非常足。但是随着 2017-18 年 ICO 泡沫的惨痛崩盘,特别是稳定币的崛起,BTC 基本退守数字黄金定位,活性大大下降,以至于很多人认为 BTCFi 可能是个伪命题。但熟悉世界货币金融史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历史上人类曾经面对过并且完美解决过的问题。

在长达几百年的金本位时期,黄金作为本位货币,也同样面临类似的矛盾。核心问题在于,一方面黄金之所以可信,是因为它保值、抗通胀,这是它成为本位货币的共识基础。但也正因为这个共识基础,大众倾向于将黄金库藏储备。而货币是要流通的,不流动的货币不是好货币。也就是说,黄金作为货币的价值储备的特性与其交易中介的特性之间发生了矛盾。怎么办?

1717 年 9 月,牛顿作为英国皇家铸币厂厂长,提出将黄金与英镑挂钩。这其实是牛顿在数学和物理学之外另外一个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那些经济盲们认识不到,诬蔑牛顿后半生碌碌无为,实在可笑。牛顿实际上为黄金创建了一个弹性储备,一方面满足人们将裸体黄金妥善保存的愿望,另一方面以活性十足的英镑作为代金券,并逐渐形成了双层货币创造体系,既满足安全性,又满足流动性,驱动经济和贸易高速运转。在这段人类经济史的黄金岁月中,黄金很少以裸体形式直接出现在经济活动中,但经济活动中处处离不开黄金。

我认为 BTCFi 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上。本轮 BTCFi 如果能获得良好的发育,那么将能成为整个 crypto 经济的定海神针,在解决本身安全存储的前提下,以“代金券”的形态,积极而活跃地参与 crypto 经济,有力且持续地推动 crypto 经济的成长。这就是我看好 BTCFi 的根本原因。

Meme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并不是 memecoin 的拥趸,这是我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但即使如此,我仍然要将 meme 列入我最看好的四个赛道之一。

这并不是因为现在 meme 几乎成了熊市当中唯一还在不断制造故事的赛道,而是因为 meme 的底层逻辑在 crypto 世界的道德困境中体现出越来越强的优势。

Meme 币有两个优势。第一个优势很容易想到,就是进入成本低。第二个优势则相对深刻一些,就是 meme 币把公平透明放在了价值承诺之前。

Meme 跟所谓的价值币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就在于价值币首先承诺价值,而 meme 币首先承诺公平和透明。我并不是说 meme 币真的很公平,实际上背后也有很多猫腻,但是相比较而言,meme 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普遍比价值币要好一些。

价值和公平哪一个更难?王阳明说,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给一个资产做价值,相对比较容易,而公平地分配价值,则要难得多。价值币是先为其易,后为其难。由于这个行业的监管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对每一个价值币团队来说,一旦价值涌现,团队就会面临着机会主义的诱惑,这才是真正的考验和挑战,能够过这一关的,凤毛麟角。一旦一个价值币的团队背弃了承诺,那么这个币就会变得既不公平,也没有价值。相反,一个 meme 币,可以没有价值,完全表现为一个博彩游戏,但一上来就通过一些规则,把信息对称搞得相对到位。在这个基础之上,甚至有可能通过二次开发,为 meme 币赋予价值,这就是先为其难,后为其易,比给一个垃圾价值币重塑公平要容易得多。

请不要误会,我是坚决主张 crypto 要走向价值创造的,我自己努力做好价值币。但我也必须承认,青睐 meme 币,对很多人来说是理性的选择。

因此,我认为在下一周期中,虽然作为个体押中一个 meme 币的概率仍然很低,但 meme 币作为一个整体板块会继续火爆。而且,我认为 meme 板块会出现一些价值二创的行为,也就是有些第三方团队围绕已经存在的 meme 币开发应用,从而为 meme 币注入价值。

稳定币支付

区块链除了炒币没有应用?很多人都这么认为,其实大错特错。区块链上目前最大宗的应用是支付,而支付赛道里成长最快的是稳定币支付。

严格来说,我把稳定币支付放在四个赛道之一,是在作弊。因为稳定币支付的爆发,不是将来时,不是一个猜测,不需要冒险做任何判断,而是已经确立的趋势。

之前在 crypto 行业内,稳定币作为投资和激励的主要代币资产,已经被广泛使用。而最近新出现的趋势,是稳定币在跨境贸易当中的逐步渗透。尤其是最近这一两年,大量的中小跨境贸易商已经开始在其供应链内成规模使用稳定币进行 B2B 的结算。在这个领域,区块链支付即结算、分钟级清结算、交易记录终生可查等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只要用熟,就欲罢不能,完全不需要花时间去说服。

目前唯一的障碍是监管。

在 crypto 圈内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主要国家必将长期压制和打击稳定币支付。作为 ERC-3525 数字票证标准的设计团队,我们近两年来跟多个国家的央行、跨国金融组织都有深度交流与合作,我可以告诉大家,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从国际清算行到世界银行,从东南亚、非洲一些国家的央行到一些跨境业务巨大的国际性商业银行,他们对于稳定币的优势已经充分认知,绝大多数都知道这是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正在采取积极的姿态去学习和接纳。

这一轮,不是狼来了,不是叶公好龙,是以比较成熟的理论思考和一定的实践为基础的。他们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在总体接纳稳定币支付作为一种合法的支付手段的同时,如何实施反洗钱、反恐融资等任何法治国家和负责任的金融机构都应该履行的管控义务。目前我们接触到的这个领域里的重大研究,有很大一部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一旦这个问题取得突破,稳定币支付将如开闸之洪水,席卷整个金融行业。

稳定币支付一定是 RWA 当中最先成功的板块。很多人认为下一波段中 RWA 会爆火,我认为总体上火候还不到,只有稳定币支付作为 RWA 的先锋板块获得大发展,其他 RWA 资产才能陆续起势,这还要至少再等一个周期。不过,RWA 赛道总体上行的趋势是没有问题的,耐心资本应该会逐步开始对 RWA 布局了。

Web3 社交

下一波段中将有 Web3 社交赛道的龙头出现,这是我最大胆的一个预测。这个话题炒了很久,每次尝试都不成功,为什么我认为突破点就在近期呢?主要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代表案例就是 Solana Blink 和 TON。

首先要理解一点,所谓 Web3,就是价值互联网,所谓 Web3 社交网络,其实就是可以进行价值操作的社交网络。换句话说,Web3 社交相比较于 Web2 社交,主要是个增量,而不是推倒重来。从功能上来说,Web2 社交网络已经在内容上做得很好,Web3 社交网络没有必要另起炉灶。你重新做一个社交平台,把 99% 的资源都用来重复 Web2 社交网络已经做得炉火纯青的东西,还要说服用户放弃多年积累的社交资产,把全套社交关系和数据资产全部转移到新平台去,这不但非常难,而且非常笨。为什么不给现有的 Web2 社交网络增加一个价值层,允许大家在已有的社交网络里进行支付、交易等价值操作呢?

这个思路如此简单、自然,但是整个 Web3 社交赛道的创业者,竟然几年时间都想不到。好在随着 TON 和 Solana Blink 的出现,这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了。TON 和 Solana Blink 有什么共同特点?就是在已经建成的 Web2 CBD 黄金地段的社交网络上加盖价值层,而不是跑到荒郊野地去重新盖楼,指望大家为了那么意识形态和价值主张集体搬家。换句话说,让 Web3 跑起来找流量,而不是让流量跑起来找 Web3。很多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现状不看趋势,整天执迷于分析数据,一会儿指责 TON 空有流量没有价值,一会儿嘲笑 Blink 雷声大雨点小。这些指责单看都没有问题,但是却昧于大势,看不到 Web3 社交网络建设思维范式转换的重大意义。我不是说 TON 和 Blink 一定会成功,更不是说它们就是最后的那个成功者。就像微信之前有米聊,抖音之前有 Musical.ly,功成不必在它们,但是它们打开了正确的方向,会吸引后面更优秀的创新者,这是最重要的。

社交一定是一切应用之王,在 Web2 时代如此,在 Web3 时代必将如此。Web3 社交不存在任何逻辑上的问题,以前之所以搞不成,就是思维方式不对。现在这个窗户纸捅破打开,必将迎来 Web3 社交支付和社交交易类产品的大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十年 Web3 行业的基本格局,对此我有很强的信心。

“更大的”要来了:萨尔瓦多放大招

萨尔瓦多放大招

萨尔瓦多比特币办公室宣布,80,000 名公务员将通过公共管理创新高等学校 (ESIAP) 计划的教育模块接受比特币指导和认证。该模块还包括网络安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 (AI) 领域的培训,并提供公共管理证书。

“更大的”要来了:萨尔瓦多放大招

萨尔瓦多比特币办公室是一个负责监督所有与比特币相关的项目的机构。

此前,纳伊布·布克尔总统于 2021 年 8 月成立了 ESIAP,负责“通过实施针对全国所有公务员和公职人员的培训和研究计划来加强公共管理”。

比特币主题是公共管理认证模块的一部分,该模块有九个不同的模块,可以在 160 小时内以虚拟和异步方式完成。第七个模块包括比特币主题,还包括其他相关主题,如区块链、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 (AI)。

“更大的”要来了:萨尔瓦多放大招

打造一支接受比特币的国家劳动力队伍

ONBTC 主管 Stacy Herbert 预计,培训公务员将对萨尔瓦多的比特币驱动型经济产生“复合效应”。她相信这一点,并计划宣布更多教育举措。她说:

“这些教育项目对萨尔瓦多及其比特币(和技术)政策的长期成功而言,时间偏好承诺非常低。”

比特币认证活动由公共管理创新高等学院 (ESIAP) 发起,该学院由总统纳伊布·布克尔 (Nayib Bukele) 于 2021 年 8 月揭幕。

据 ONBTC(也称为“比特币办公室”)称,该课程专门设计用于“加强萨尔瓦多治理和公共管理的卓越标准”。

成立“比特币银行”

萨尔瓦多的比特币采用将迎来新的繁荣。此前,萨尔瓦多政府推出了一项改革现行银行法的举措,引入了一种可以提供比特币和加密货币服务的新银行。

该银行法案已提交给了国民议会科技、旅游和投资委员会,其中包括14条新条款,将私人投资银行(PIB)定义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将金融资源引向商业和政府项目的国际重要工具”。

“更大的”要来了:萨尔瓦多放大招

如果该提案获得通过,将允许创建这些银行,提供不同的服务,包括经济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购买、投资管理、对冲和其他金融衍生品。这些服务将支持萨尔瓦多的任何法定货币,如美元和比特币。

此外,该法案明确指出,支持基于稳定币的工具,为基于加密货币的投资工具打开了大门。尽管如此,推出 PIB 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些公司在成立时应拥有 5000 万美元的资本。

阿根廷学习萨尔瓦多采用比特币的经验

萨尔瓦多采用比特币所取得的财务成功引起了其他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体的注意。 

今年 5 月,阿根廷政府开始与萨尔瓦多合作,学习其采用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活动的经验。

阿根廷证券监管机构国家证券委员会(CNV)与萨尔瓦多国家数字资产委员会(CNAD)会面,讨论两国加密货币的采用和监管。

“更大的”要来了:萨尔瓦多放大招

会见中,CNV主席席尔瓦表示:

“我们希望加强与萨尔瓦多共和国的联系,因此,我们将探讨与他们签署合作协议的可能性。”

此外,阿根廷最近于 4 月通过了加密货币公司的注册要求,并且自比特币友好型政治家哈维尔·米莱 (Javier Milei ) 于 2023 年底成为阿根廷总统以来,一直在积极尝试加密货币。

    Web2 巨头推出 L2:索尼和它的娱乐帝国将会掀起哪些风浪

    布局元宇宙、采用 NFT、投资优质项目,自 2021 年起,Web2 巨头索尼(Sony)一直在不断地扩大对 Web3 探索的边界。

    现在,索尼正式入场公链赛道,与日本公链 Astar 开发商 Startale 合作开发了新的以太坊 L2 — Soneium,基于 OP Stack,也算是给 OP Stack L2 生态再添一员猛将。

    Web2 巨头推出 L2:索尼和它的娱乐帝国将会掀起哪些风浪

    为了方便,下面直接叫索尼 L2

    索尼 L2 的生态除了未来将兼容现有 dapps 外,还会开发与索尼业务相关的新服务,将区块链引入索尼的产品中。官方明确表示,将努力支持创作者扩大他们的创造力,并加强他们与粉丝社区的互动。

    索尼现在最强大的业务有游戏、音乐、影视,属于娱乐产业。

    所以不妨大胆猜测,索尼 L2 生态将会倾向于娱乐和消费,在未来主网上线后将会重点扶持和自主开发以下类别的项目:

    类别 1:GameFi 

    在 2021 年的 GameFi 浪潮中,育碧 Ubisoft、EA、世嘉等 Web2 游戏大厂纷纷入局。索尼其实当时也表达过对 GameFi 的肯定

    今年 3 月,索尼提出了  Super-Fungible Token(超级可替换代币)这个概念,其实也就只是玩家拥有的游戏内 NFT 的概念,游戏装备都是 NFT,即使游戏倒闭,但玩家依然拥有这些 NFT。(现在看来这些公告都是有计划性的)

    手握《艾尔登法环》、《上古卷轴》、《地平线》等卖座游戏大作 ip,虽然索尼可能在早期并不会下血本去搞 Web3 3A 大作,毕竟别的大厂已经证实了 Web3 玩家不 Earn 不玩,Web2 玩家对 NFT 嗤之以鼻,但估计也会重点搞这些 ip 的小型游戏,比如卡牌类游戏。

    希望索尼可以从 Web3 3A 游戏先行者的血海中总结教训:Web3 游戏想要渗透 Web2,迎合主流玩家,一定要实现“链抽象”、“概念抽象”,让玩家感知不到是在区块链上玩游戏。游戏内交易、货币兑换这些概念就更不用说了,不需要全部搞到前端,玩家想要安安心心游戏。

    类别 2:NFT 

    除了游戏内 NFT 外,索尼将影视 ip 融入 NFT、发行音乐 NFT 应该会更频繁。创建自己的 ip NFT 市场,在自己更低成本发行的同时,也能吸引其他 ip 公司合作。之前包括现在,由于合规原因,所有 Web2 巨头探索 Web3 都是那么唯唯诺诺,似乎只停留在“暧昧”阶段。看看索尼能否走出一条新路子。

    索尼探索 NFT 的例子:

    2021 年,在荷兰弟版《蜘蛛侠:英雄无归》上映前夕,索尼与 AMC 剧院合作向蜘蛛侠粉丝分发 NFT。

    2022 年,索尼与环球音乐集团合作,在 Snowcrash NFT 市场上发行了 Miles Davis 等传奇音乐人的数字收藏品。

    类别 3:消费者应用

    这是一个更早期的叙事,更早的创新,当大家在熊市中厌倦了价格信息交换时,各种主打实用主义的 SocialFi 、X2Earn,Web2 平台的 Web3 替代品应运而生。

    还记得各种 “Web3 版 Youtube”吗?即便直接给观众发钱,但也未能避免逐渐消亡。没用户=没创作者=没好内容=没需求=没用,代币自然也没有在市场上存在下去的必要。

    目前消费者应用生态做的最好的还是 Solana,但其实也不是很有热度。

    来自官网原话: Soneium 主要目标之一是利用索尼集团的各种业务和 IP 创建新服务,将 Soneium 转变为每个人都可以日常使用的基础设施。

    索尼的优势是,本身就是 Web2 巨头,本身有着无穷的流量/能量,向 Web2 用户推销自己的 Web3 产品,或者自己链的优质产品(肯定是经过严格的团队审查),应该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而且随着加密货币越来越普及,向 Web2 用户展示类似 Unlonely 可以在对话框中预测代币价格(Unlonely)的聊天软件、Farcaster Frames 这种可以直接在帖子中交互代币的社交平台,Web2 与 Web3 的交汇点,感觉很有趣。

    暂且能想到这三点,每一点其实都能为 Web3 带来海量新用户。

    也是我只是个 Web2 玩家,第一次接触索尼的 Web3 游戏,质量过关,还挺好玩,在线玩家数足够多,那么炒一炒 NFT 装备也未尝不可。?

    也许我只是个普通的电影迷,看下一部《蜘蛛侠》电影时,买到一张 NFT 门票,凭 NFT 还能在线上解锁彩蛋,进入门控社区,与主创和主演对话,未尝不可。?

    也许我只是个普通人,无意中下载了索尼宣传的 Web3 社交平台,终于接触到了一直听身边人说的加密货币,购买很麻烦,不麻烦啊,别人的帖子里能直接买啊!

    也许 Web2 用户真正讨厌的只是无休止的对 Crypto 炒作的嗡嗡声,以及套壳的低质量产品。索尼的 Soneium,只要不干废,只要不作妖,做好精品产品,扶持好生态,那它就会是下一个 Web3 Mass Adoption 时刻!

    Web2 巨头推出 L2:索尼和它的娱乐帝国将会掀起哪些风浪

    注:以上内容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截止撰文,Sony 官推仍未提及 Soneium。希望,Soneium 提到开发索尼业务的新服务,不仅仅只是为了吸引测试网用户,拿个好数据的噱头!

    最后,听说 Soneium 马上要上测试网了,Discord 社区刚开,可以先刷活动度拿 OG 角色,先肝为敬!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原文作者:@

    原文编译:Peisen,BlockBeats

    编者按:本文深入探讨了两种创新的 DEX 机制,CoW AMM 和 Bunni V2,它们旨在解决 LP 面临的盈利风险,并在 CEX 无法提供的领域中创造价值。

    随着这些机制的不断进步,DEX 不仅能提供流动性提供和利润分配方面的独特价值,还可以内部化协议价值,避免外部套利者的干扰。本文总结了这些尝试的意义,指出了 DEX 在提供流动性和利润分配方面的优势,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内部化协议价值来提升可持续性。

    无论短期市场情绪如何不确定,有一个指标让我们对区块链或链上生态系统的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那就是最近 DEX 的活跃度。目前,DEX 的交易量达到了区块链诞生以来的历史新高。根据 The Block 的数据,截至 2024 年 8 月,DEX 的现货交易量约占 CEX 的 14% ,而根据 DeFilama 的统计,过去 24 小时内通过 DEX 进行的交易额约为 70 亿美元。

    正如以往所见,FTX 事件发生时,由于市场参与者对托管风险的担忧增加,导致 DEX 使用量上升,短期事件通常会暂时推高 DEX 的使用率。然而,与这些暂时性的增长不同,我们目前所见的 DEX 使用量增加显示出一种持续的趋势。相较于 CEX,这种 DEX 使用量的稳步上升趋势可以被解读为 DEX 在可用性方面持续改进并取得显著进展的结果。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DEX 至 CEX 现货交易量(%)

    在这些发展中,我今天想要强调的是自动做市商(AMM)机制中的流动性提供(LPing),尤其是大多数 DEX 采用的基于 xy=k 的恒定乘积做市商(CPMM)。充足的流动性有助于通过最小化滑点提供流畅的交易环境,因此将协议与流动性提供者(LP)之间的激励机制对齐,以维持持续增加的 LPing 状态被视为 DEX 的核心。换句话说,DEX 必须确保 LP 获得足够的盈利能力。

    然而,最近在 AMM DEX 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即「LP 损失的资金超出了预期。」而导致 LP 损失的实体正是套利者等外部参与者。随着协议内生成的价值被外部实体不断抽取,流向协议运营参与者的价值减少。因此,流动性提供中的风险,如 LVR(再平衡损失),已成为重要话题,并且那些能够消除此类风险并快速采用新开发技术的 DEX 再次受到关注。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这些 DEX 的各种尝试,并揭示其在最近 DeFi 协议趋势中的意义。

    缓解 LP 盈利风险的尝试

    COW Protocol:捕获 MEV 的 AMM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CoW Protocol Docs

    CoW Swap 提供了一种交换服务,通过链下批量拍卖系统保护交易者免受如抢跑、尾随交易或三明治攻击等 MEV(最大可提取价值)攻击。在 CoW Swap 中,交易者不会直接在链上结算交易,而是将交易代币的意图提交给协议。当这些交易者的交易被打包成一个链下批次时,名为 Solver 的第三方实体会从 AMMs(如 Uniswap、Balancer)和 DEX 聚合器(如 1inch)等渠道中找到最佳的交易路径。这使得交易者可以免受 MEV 的影响,并以最佳价格进行交易。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CoW Protocol Docs

    这种基于 Solver 干预的批量拍卖交易机制,使得 CoW Swap 专门防止外部交易者的价值被提取。在此机制基础上,CoW Swap 进一步推出了 CoW AMM,旨在不仅保护交易者的交易免受 MEV 的影响,还保护流动性提供者(LP)。CoW AMM 被提出作为一种捕获 MEV 的 AMM,旨在消除由于套利者导致的 LVR(再平衡损失)。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Delphi Digital

    在这里,LVR(再平衡损失)是一个风险管理指标,它量化了 LP 在提供流动性期间,由于 AMM 内部资产价格与外部市场价格之间因资产价格波动而产生的差异所带来的套利机会所造成的损失。

    换句话说,虽然 LP 的另一个风险——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只考虑了 LP 因资产价格波动而在 LP 头寸的起始和结束点之间可能经历的机会成本,而 LVR 则代表了 LP 在整个提供流动性的期间内,作为套利者对手方所承担的持续成本。关于这一点需要更详细的解释,但这里要强调的核心问题是,流动性提供者面临着外部套利者带来的不利交易条件。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CoW AMM 旨在保护 LP 免受外部套利者的影响,并在内部捕获 MEV。在 CoW AMM 中,Solvers 会在每次出现套利机会时竞争出价,以获得重新平衡 CoW AMM 池的权限。其过程如下:

    LP 将流动性存入 CoW AMM 池。

    当出现套利机会时,Solvers 竞相出价重新平衡 CoW AMM 池。

    那个能够在池中留下最多 Surplus 的 Solver 获得重新平衡池的权限。这里,Surplus 指的是 AMM 曲线上移的程度的量化结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为 LP 提供最有利的交易条件而在流动性池中留下的超额资金。有关 Surplus 捕获 AMM 的详细解释,请参考。

    通过这种方式,CoW AMM 在内部捕获了现有 CPMMs 中 MEV 机器人提取的套利价值,消除了 LP 所面临的 LVR 风险,同时 LP 将 Surplus 作为提供流动性的激励。换句话说,与现有 CPMMs 不同,CoW AMM 可以将 MEV 作为收入来源,而不仅仅是交易费用。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Dune (@cowprotocol)

    与 CoW Swap 类似,这种 CoW AMM 对一个特定批次中的代币买卖交易采用单一价格,最终采用一个批次形成一个区块的方式。因此,它能够从根本上阻止基于价格差异的 MEV,例如套利,并通过不向外部套利者提供未反映价格波动的陈旧 AMM 价格,来最大限度地减少 LP 的 LVR。

    Bunni V2:超出范围的 Hooks

    Bunni V2 利用了 Uniswap V4 的「超出范围 Hooks」作为另一种提高 LP 盈利能力的方法。Hooks 是即将推出的 Uniswap V4 的架构升级之一,它允许根据各种使用方法(动态费率、TWAMM、超出范围等)将 Uniswap 的流动性池合约模块化定制。

    Bunni V1 最初是一个流动性提供者衍生品(LPD)协议,与 Gamma 和 Arrakis Finance 一起改善了 Uniswap V3 提出的集中流动性的局限性。然而,随着 V2 的推出,Bunni 通过结合包括「超出范围 Hooks」在内的各种 Hooks 利用功能,构建了自己的 DEX。

    集中流动性指的是一种流动性提供方法,允许 LP 直接确定 LPing 的任意价格区间,以提高流动性提供头寸的资本效率。虽然这种集中流动性提高了资本效率,但其局限在于 LP 必须持续调整流动性提供的范围,以匹配不断变化的市场价格。因此,Bunni 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当 LP 将资金托管时,能够自动管理流动性提供的范围。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X (@bunni_xyz)

    「超出范围 Hooks」是通过将闲置流动性与外部协议互操作,而不是在闲置流动性超出当前市场价格范围时重新调整流动性提供范围,以提高资本效率的全新尝试。通过将闲置流动性存入能够产生利息收入的借贷协议和资金池(如 Aave、Yearn、Gearbox、Morpho 等),它不仅为 LP 提供来自 LPing 的交易费用,还带来额外的回报。

    当然,由于 Bunni 的这一尝试仍处于测试阶段,未来可能出现的权衡(如因流动性互操作而增加的合约风险或 AMM 交换所需流动性的减少)将需要密切观察,这些权衡可能会以资本效率为代价。

    总结

    DEX 独有的优势

    回顾引言中提到的 DEX 相较于 CEX 的市场份额现状,我们会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应该使用 DEX 而不是 CEX?从客观角度来看,仅考虑 CEX 的便利性和丰富流动性,很难找到必须使用 DEX 的令人信服的理由。即使 DEX 使用量保持上升趋势,与 CEX 相比的 14% 使用率,坦率地说,规模并不是很大。

    FTX 破产事件提醒市场参与者托管交易所的风险,短期内刺激了 DEX 的使用,但这只是暂时的替代。因此,作为逐步扩大 DEX 市场份额的一种方法,应继续尝试创造 DEX 独有的原生价值主张,这是 CEX 无法体验到的。

    深入探讨DEX机制:LP亏损比你想象的多

    来源:AAVEnomics 更新

    在这方面,流动性提供(LPing)和利润分配机制作为 DEX 独有的价值非常重要。LPing 不仅是提供流畅交易环境的基本条件,而且通过 LPing 提供的被动收益生成路径,也可以作为将 CEX 流动性流入链上的通道,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动机去接触 DEX。同时,利润分配机制可能成为一个自我维持的经济系统或代币经济的起点,在这个系统中,参与者根据去中心化协议中的代币激励进行贡献并获得奖励,这可能是最大化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效用的最理想方法。

    内部化协议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 DEX 所能提供的独特价值体现在流动性提供和利润分配机制时,内部化以前从外部实体(套利者或各种 MEV)中提取的价值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中审视的 DEX 功能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CoW AMM 内部捕获 MEV 以消除 LP 风险,而 Bunni V2 的超出范围功能通过在 AMM 池内互操作流动性来最大化 LP 盈利。尽管本文未提及,最近一些 DeFi 协议在基于预言机的价格数据中,正在探索内部化 OEV(预言机可提取价值)利润的尝试。

    此外,这一点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因为协议将从协议中获得的价值重新分配给协议参与者的机制近期被重新强调。实际上,Aave Protocol 提出了新的 AAVEnomics 计划,通过协议收入回购 $AAVE 并分发给 $AAVE 持币者。同时,Uniswap 的费用开关最近也被重新点燃,Aevo 也宣布将回购 AEVO。

    随着 DeFi 协议尝试引入价值分配机制,协议的可持续收入模型和协议内部累积的价值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如果 Uniswap 通过提案将交易费用分配给 UNI 持币者,那么必须与之前完全由 LP 获得的交易费用共享一部分给 UNI 持币者。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价值重新分配给协议参与者,协议内部需要比以前积累更多的价值,同时也突出了内部化以前从外部实体中提取的价值的重要性。

    在这种背景下,像我们今天讨论的 CoW AMM 和 Bunni V2 这样的协议,通过提出差异化的流动性提供方法或开发将协议获得的价值回馈给生态系统参与者的机制,是值得密切关注的尝试。除了这些,各种协议还在开发旨在改进 LPing 的尝试,例如 Osmosis 的 Protorev 防止尾随交易,或 Smilee Finance 提出的『无常收益』作为对冲无常损失风险的方法。DeFi 协议通过这些尝试创造其独特价值的过程,无法通过 CEX 或 CeFi 提供,将继续成为未来逐步增加 DEX 活跃度的重要观察点。

    1美元的迷思:稳定币难逃挤兑魔咒?

    原文作者:Matt Levine

    原文编译:Yanan,比推 BitpushNews

    原文来源:Bloomberg

    我经常提到的一点是,加密货币正在迅速吸取传统金融的经验教训,这个过程相当有趣。首先,它有时会经历一些滑稽甚至灾难性的事件,从而重新学习这些教训。其次,它往往能以一种非常清晰、简洁且系统化的方式来掌握这些经验。可以说,加密货币是一个极佳的教学工具。比如,如果你想了解信贷危机,你可以选择深入研究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和过程,但那无疑会相当复杂且混乱。或者,你也可以选择研究 2022 年加密货币金融危机的起因和过程,这相对来说更加简单明了,而且还颇有趣味。在这次危机中,所有相关人士都在实时发布推特动态,接受 YouTube 采访。从加密货币危机中获得的许多直觉对于理解真实的金融危机很有帮助,而且其呈现方式更简单、更有趣,也更加公开透明。我曾写道:「加密货币就像是把传统金融公司里那些聪明且雄心勃勃的实习生放到他们自己的游戏市场中,让他们自由发挥、当家作主的结果。」正因如此,加密货币才具有了如此独特的教育意义。

    稳定币是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产品,可以视为银行的一种抽象表现形式。当你向稳定币发行方存入 1 美元时,你会收到一张收据,即稳定币,上面标明「等值于 1 美元」。随后,在加密货币的环境中,比如在区块链上或加密货币交易所内,你可以将这枚稳定币当作 1 美元来使用。它具备交易功能,例如,你可以用 1 美元的稳定币购买价值 1 美元的比特币,而卖出比特币的一方则会获得你的稳定币。

    与此同时,稳定币发行方会持有你的 1 美元并进行投资,以期获得利润。这些利润一般用来支付运营开支、高管薪酬等。而你(或任何持有稳定币的人)通常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稳定币归还给发行方,以换回你的美元。此时,稳定币发行方必须支付这 1 美元。

    总体来说,这个过程与银行存款颇为相似,尽管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如果你对银行的运作模式有所了解,那么就能预见到这种模式可能出现问题的一些方式。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种情况:

    首先,银行或稳定币发行方在持有你的资金时,有权进行投资并保留所得利润。它们从存款人的资金中获得的利润越多,自己留下的部分也就越多。然而,另一方面,如果它们投资亏损,导致资金全部损失,那么存款人将不得不承担大部分损失。因为发行方的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存款人,所以一旦亏损,就没有更多的资金来补偿他们。

    因此,这就给发行方带来了承担风险的动机:如果风险投资获得成功,它们就能赚取大量利润;而如果投资失败,损失的则是别人的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挤兑」。稳定币发行方可能会将你的全部资金投资于一些看似非常安全的项目,但其中不乏一些长期投资。然而,如果所有存款人都要求在同一天取回他们的资金,发行方可能无法立即满足这一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可能不得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紧急抛售这些长期投资,最终导致资金不足,无法偿还所有存款人。

    由于这种环环相扣的行事逻辑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它具有自我强化的特性:如果你预见到可能会发生挤兑,那么为了资金安全(在发行方资金耗尽之前),你会倾向于先行取款。而如果每个人都采取这样的行动,那么挤兑就必然会发生。

    这两个问题往往相互关联,因为出现银行挤兑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银行用存款人的资金做出了糟糕的投资决策。然而,它们并不总是同时出现。银行有可能在糟糕的投资上遭受重大损失,并在任何人意识到这一点且有时间进行排队取款之前,就已经破产了。同时,也有可能发生一些并非直接由投资损失引发的挤兑情况,而是完全由于银行的即时负债与非流动资产之间存在流动性不匹配所造成的。

    在银行业领域,存在一系列 SOP 来应对各种挑战。针对投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 审慎监管:监管机构紧密关注银行的投资行为,致力于预防银行做出不利的投资决策。

    2. 资本监管:要求银行持有一定比例的额外资本,这样即使投资出现亏损,银行也能利用非存款人的资金来承担损失。

    而对于挤兑问题,则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

    1. 流动性监管:要求银行保持充足的现金储备,以满足存款人随时可能提出的取款需求。

    2. 「最后贷款人」制度:如果一家银行拥有优质的非流动资产,但面临所有存款人同时要求取款的情况,美联储会向该银行提供贷款,因为美联储相信银行最终有能力偿还。

    3. 存款保险:政府作出承诺,「如果银行真的倒闭了,我们将在一定限额内返还你的存款,因此请不要参与挤兑银行。」

    在稳定币领域,总体而言,这些措施是否大多缺失呢?确实,业界有一些提议涵盖了其中的部分措施。然而,我们曾讨论过的 Tether,作为最大的稳定币发行方, 2019 年就因对客户资金进行了极其冒险的投资而陷入困境,其公布的账目一度显示资本比率仅为 0.2% (尽管后来有所改善)。另外,我们还讨论过 TerraUSD,这种稳定币的投资策略几乎等同于「大量高度关联的风险资产」,结果在 2022 年的一次挤兑中彻底崩溃。

    那么,对于稳定币而言,理想的监管解决方案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呢?「存款保险和获得美联储贴现窗口的机会」听起来像是一个有趣且实际的要求,而且在我写下这句话时,我突然意识到这很有可能在下一届特朗普政府的第一年内成为现实。

    更直接且核心的回答是:「稳定币发行方应当将资金投资于相对安全且具备高度流动性的项目,并且他们应当持有一定的自有资本。这样一来,即使投资项目出现亏损,发行方仍有足够的资金来偿付存款人。」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具体的实施细节。

    Gordon Liao、Dan Fishman 和 Jeremy Fox-Geen 共同撰写了一篇题为「稳定价值代币的风险基础资本」的论文,他们均来自稳定币发行机构 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尽管 Circle 在游说争取更宽松的稳定币监管政策方面有着自身利益,但这篇论文就稳定币与银行业之间的关系仍提出了一些深刻的见解。其中一点便是,稳定币在许多方面相较于银行更为透明,这无疑是一个积极因素,尤其对于那些对传统金融不透明性持怀疑态度的加密货币爱好者而言。然而,这种不透明性的存在并非无因之果。

    Liao、Fishman 和 Fox-Geen 指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代币化增加了稳定价值债权面临协调性挤兑风险的可能性。原因在于,代币化使得底层价值可以在代币发行方的完全控制之外进行转移和交易。这种交易产生了二级市场价格,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可观察的信号。市场价格的实时可见性可能加剧投资者的反应,使发行方更容易面临挤兑风险。如果账本是公开的,转账行为也将变得可观察。通过可观察的公共信号揭示的信息,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出现「过度反应」,并在全球博弈中促使市场参与者协调挤兑行为(Morris Shin, 2001)。换言之,如果代币持有者观察到二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或大量赎回的情况,他们可能会出于恐慌,而不顾资产支持的基本面,选择出售或赎回代币。

    在传统银行业,银行挤兑的主要原因往往是你认为其他人也会挤兑银行。这种判断依据从何而来?哦,来源有很多:谣言、糟糕的盈利公告、慌乱的电视露面等。银行的股票价格下跌,可能就被视为存款出现问题的信号。但这毕竟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相比之下,稳定币在公开市场交易,其价格直接反映了人们对它的信心程度。例如,如果一个稳定币的交易价格是 1.0002 美元,那可能意味着当前没有发生挤兑;但如果交易价格是 0.85 美元,那可能就表明正在发生挤兑。

    针对这一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案是稳定币发行方应保持大部分资金的高度流动性。

    由于挤兑风险增加,管理金融风险的方法也需要与传统银行有所不同。例如,以法定货币支持的稳定币,通常会持有高度流动的资产,与银行相比,其期限错配最小,信用风险也相对较低。因此,考虑到为代币持有者利益而隔离的资产池的韧性,稳定币的资本缓冲用于吸收金融损失的能力实际上比银行要少。即使底层资产相同,将传统存款代币化可能会增加金融机构面临的挤兑风险。这是因为代币化使得存款更容易被快速大规模提取,而且代币持有者可能对市场信号更敏感。因此,提供代币化存款的机构可能需要持有更多的资本来应对这种增加的风险,即使它们的资产基础与传统银行相同。从本质上讲,代币化存款引入了类似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固有的资产 – 负债不匹配问题,因此它们可能还需要应用类似的资本和偿付能力制度。

    接下来,我们谈谈稳定币的「区块链」方面:

    除了金融风险外,代币化和分布式账本的使用还带来了与技术、基础设施和运营相关的额外风险考量。这些非金融风险已在监管公众咨询和提案中被着重强调。尽管先进的加密技术、永久性的记录保存以及可追溯的交易能够降低某些安全和合规方面的风险,但在传统银行术语中被广泛称为「操作风险」的这些风险,在评估所需资本时却面临挑战。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历史操作损失数据,并且整个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的技术选择。在一个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和持续升级的环境中,发行方所选择的技术可能会对需要准备的损失吸收资本产生显著影响。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合理地设想,稳定币发行方相较于传统银行更不太可能丢失用户的资金,因为它们的业务基于区块链技术,拥有传统银行所不具备的透明度、可追踪性和数字原生性。然而,同样基于这些原因,我们也可以合理地设想,它们更有可能丢失这些资金。

    去年,美国经历了一场小规模的银行业危机,这让我花了一些时间来深入思考银行业。我曾这样写道:

    银行业,实际上是一种让人们在不自觉中进行长期、风险投注的方式,它汇集风险,使每个人都感到更安全、更受益。你我之所以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是因为我们觉得「银行里的钱」非常安全,明天就可以用它来支付房租或买三明治。随后,银行会利用这些存款去发放 30 年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房主们永远不可能直接从我这里借到 30 年的钱,因为我明天可能需要钱买三明治,但他们可以从我们所有人这里集体借钱,因为银行已经在众多存款人中分散了这种流动性风险。同样,银行也会向可能破产的小企业发放贷款。这些企业永远不可能直接从我这里借到钱,因为我需要这笔钱,不想冒失去它的风险,但它们可以从我们所有人这里集体借钱,因为银行已经在众多存款人和借款人中分散了这种信用风险。

    然而,传统银行业的不透明性使其能够更多地利用客户的钱去冒险。去年地区银行危机的部分原因,可能就是这种不透明性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效。如今,更多的信息可以在网上获得,谣言和恐慌可以通过电子方式在全球迅速传播,人们对市值计价也有了更多的期望。正如一位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监管者去年所说:「游戏规则没有变,只是竞争变得更激烈了。」

    传统银行业的魔力在于,银行能够进行一系列的风险投资,将这些投资汇集在一起,然后对这些投资组合发行优先债权,而这些债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元」:银行账户里的 1 美元,就是实实在在的 1 美元,即使它背后可能是一堆风险资产作为支撑。然而,稳定币却放弃了这种魔力:虽然美元稳定币对于大多数加密货币的用途来说,其价值已经足够接近 1 美元,但它拥有自己的交易价格。在市场情况良好时,它的价格可能是 1.0002 美元或 0.9998 美元,但在市场情况不佳时,你也知道,它的价格可能会跌至 0.85 美元。这实际上是一种没有「银行里的 1 美元就等于 1 美元」这种保证的银行业务,而且市场上 24/7 的实时价格都在告诉你,它离 1 美元到底有多近。这无疑创造了新的监管问题,同时也可能预示着未来常规银行业的一些新情况。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OKX 联合优质数据平台 AICoin 发起系列经典策略研究,旨在通过数据实测和策略特点等核心维度分析,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不同的策略,尽量避免盲目使用。

    网格交易是一种系统化的交易策略,其核心原则是在预设价格区间内划分多个网格,实行逆势操作——价格下跌时买入,上涨时卖出。这种策略通过保持多空仓位平衡,自动化执行交易来减少情绪干扰,并通过频繁的小额交易累积收益。它强调灵活调整参数以适应市场变化,注重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特别适合在震荡市场中长期运作。虽然在横盘市场表现出色,但在趋势市场可能会错过大行情。成功实施网格交易需要根据具体资产和市场环境灵活应用这些原则,同时谨慎控制风险,避免过度杠杆。

    一般而言,网格策略分为:现货网格和合约网格 2 种。其中,合约网格又分为做多模式、做空模式、以及中性模式 3 种,每一种都有各自适合的行情。(注意:合约网格中性模式以下都简称为“中性合约网格”)

    第 02 期介绍网格策略,采用 3 大数据模型对【中性合约网格现货网格】,进行实测:

    模型 1 :横盘震荡 1 h 运行周期下的中性合约网格与现货网格

    模型 2 :震荡向下 4 h 运行周期下的中性合约网格与现货网格

    模型 3 :震荡向上 1 日运行周期下的中性合约网格与现货网格

    本期数据测试中,中性合约网格运行标准:以策略开启时该交易对的市价为中心,确定网格下限与上限,挂单分为市价以上与市价以下,当价格在市价以上时,价格每突破一个网格时都进行卖出开空,跌破每个网格时都进行买入平空,以此获取价格下跌部分收益。

    合约网格中性模式现货网格策略一句话总结:专注区间交易,在精心的风险管理和参数优化前提下,提供了一种理性交易的方法。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优劣对比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总体而言,横盘市场减少了趋势性风险, 2 种策略可以更专注于区间交易。但需要警惕市场突破当前震荡区间的可能性,可能需要调整网格参数。用户可考虑根据观察到的价格波动范围来优化网格间距。尝试动态调整网格,以适应可能的波动范围变化。

    此外,两者在操作方式和风险管理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中性合约网格适用于双向交易、高杠杆的合约市场,强调在波动性中捕捉机会并且承受更高的风险;而现货网格则适用于单向交易、较为稳健的现货市场,适合更为保守的交易策略。两者的核心理念相似,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交易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条件进行选择。

    其中,中性合约网格交易策略结合了网格交易和市场中性策略的优点,提供了多方面的优势。它通过多空对冲降低系统性风险,利用高频小额交易和市场波动获利,同时降低方向性风险。这种策略具有灵活性强、适应性高的特点,可以自动化操作并适用于多种资产,以及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但实施起来较为复杂。

    模型一

    该模型为:横盘震荡 1 h 运行周期下的中性合约网格与现货网格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图片 1 :横盘震荡 1  h 下中性合约网格;来源:AICoin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图片 2 :横盘震荡 1 h 下现货网格;来源:AICoin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模型二

    该模型为:震荡向下 4 h 运行周期下的中性合约网格与现货网格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图片 3 :震荡向下 4 h 下中性合约网格;来源:AICoin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图片 4 :震荡向下 4 h 下现货网格;来源:AICoin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模型三

    该模型为:震荡向上 1 日运行周期下的中性合约网格与现货网格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图片 5 :震荡向上 1 日下中性合约网格;来源:AICoin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图片 6 :震荡向上 1 日下现货网格;来源:AICoin

    策略实测02|OKX与AICoin研究院:网格策略

    分析与总结

    网格策略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表现各异,交易者需要根据市场趋势选择合适的策略,同时权衡风险与收益。在模型一、模型三中,中性合约网格的收益率均显著高于现货网格,尤其是在模型三的震荡向上环境中,中性合约网格的收益率高达 11.28% 。而在震荡向下环境中模型二,中性合约网格和现货网格都出现了亏损,表明中性合约网格和现货网格在下跌市场中表现较差。

    通过观察模型一二三的现货网格表现可以知道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现货网格胜率的波动较大,现货网格的表现较为不稳定。中性合约网格虽然收益较高,但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因为使用了杠杆,比如在模型二的震荡向下的行情中,杠杆扩大了亏损,而现货交易则相对稳健,但在市场不利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亏损。

    具体而言:

    1、策略表现方面

    合约网格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普遍表现出更高的收益潜力,但也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现货网格策略在横盘震荡和震荡向上的市场中表现较好,但在震荡向下的市场中出现亏损。

    2、风险与收益方面

    中性合约网格格策略通过使用杠杆获得了更高的绝对收益,但也承担了更高的风险。现货网格策略虽然绝对收益率较低,但考虑到未使用杠杆,其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具吸引力。

    3、市场适应性方面

    中性合约网格格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中表现较为稳定。现货网格策略在上涨或横盘市场中表现较好,但在下跌市场中容易遭受损失。

    4、交易活跃度方面

    中性合约网格格策略通常有更高的交易频率和交易金额,这可能有助于捕捉更多的市场机会,但也可能带来更高的交易成本。

    5、适用投资者方面

    中性合约网格格策略可能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对市场有深入理解的投资者。现货网格策略可能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6、风险管理方面

    使用中性合约网格格策略时,需要更加谨慎的风险管理,包括设置止损和监控杠杆水平。

    总之,两种策略各有优势,中性合约网格格策略提供了更高的潜在收益和更好的市场适应性,但风险也更高。现货网格策略虽然收益相对较低,但风险也较低,在某些市场环境下仍能提供稳定的收益。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市场判断来选择适合的策略。

    OKXAICoin 网格策略

    当前,OKX 策略交易提供便捷、且多样化的策略品种目,其网格策略主要涵盖:现货网格、合约网格、以及无限网格。无论是 OKX 现货网格策略还是 OKX 合约网格策略,其本质是一种在特定的价格区间中执行低买高卖的自动化策略,用户只需要设定区间最高价和最低价,确定好要细分的网格数,即可开始运行策略;如有需要,也可以预先设置好触发条件,待市场行情达到触发条件时,策略自动开始运行。策略会计算每个小网格低买高卖的价格,自动挂单,随着市场波动,不断地低吸高抛赚取波动带来的收益。

    只不过,OKX 合约网格策略交易与现货网格策略交易的 3 个关键区别:

    1)合约网格策略在合约市场交易,现货网格策略在现货市场交易

    2)合约网格策略可以使用杠杆,现货网格策略不可以使用杠杆

    3)合约网格策略支持三种交易策略看多、看多和中性,现货网格策略只支持单向交易。

    当前,OKX 网格策略支持两种创建模式:

    1)手动创建:根据自己对震荡行情的区间判断来设置参数和触发条件,目前 OKX 现货网格策略、以及合约网格策略可以设置价格触发和 RSI 技术指标触发两种触发类型。

    2)智能创建:直接使用系统智能推荐的网格策略参数。

    如何访问 OKX 的更多策略交易?用户可以通过 OKX APP 或者官方网站,进入「交易」板块的「策略交易」模式,然后点击策略广场或者创建策略都即可开启体验。除了自行创建策略,目前策略广场还提供“优质策略”和“策略带单员的优质策略”,用户可以复制策略或者进行策略跟单。

    OKX 策略交易具有操作简易、低手续费和安全保障等多重核心优势。在操作方面,OKX 提供智能参数助力用户更科学的设置交易参数;并提供图文及视频教程,让用户快速上手并精通。在手续费方面,OKX 对手续费率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大幅降低用户交易手续费。在安全保障方面,OKX 拥有全球顶级专家组成的安全团队,可以为您提供银行级的安全保护。

    此外,此外,AICoin 也为用户提供了多种策略交易,让用户能够更快捷,更直观的了解当前市场。用户可以在 AICoin 产品的左侧边栏的「策略」选项中找到「策略广场」的选项。点击这里,在该界面下方「精选策略」中就能够找到网格交易策略。

    同时,AICoin 网格策略支持手动创建和 AI 网格两种形式,在左侧边栏的「行情」选项中找到下方「AI 网格」,在该界面用户能够看到 AI 推荐的该交易对的网格策略以及手动创建选项除了网格交易策略,本系列还将介绍其他几种交易策略,包括全币种 DCA 策略等。这些交易策略都可以在左侧边栏的「策略广场」中找到。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 OKX 立场。本文无意提供 (i) 交易建议或交易推荐; (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 (iii)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我们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有用性。持有的数字资产(包括稳定币和 NFTs)涉及高风险,可能会大幅波动。您应该根据您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有关您的具体情况,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交易专业人士。请您自行负责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有关适用法律和法规。

    Matrixport投研:宏观转变有望助推下轮BTC涨势

    Matrixport 研究院最新研究表示,下述数据/事件或将影响 BTC 价格趋势:

    • 黄金、石油、国债和美元都临近突破支撑位,宏观经济或迎来变动

    • 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某些政策提案可持续性存疑,建议密切关注

    • ETH ETF 连续 5 日资金流出,资金流出超 25.2 亿美元

    部分 BTC 交易者希望预测加密资产即将迎来急速反弹的库存流量比模型依然有效,Matrix on Target 倾向使用更为精细的宏观量化预测工具来预测 BTC 未来走向以及重大波动的发生时间。随着宏观经济发生改变,BTC 交易者(以及整个市场)可能都将迎来高度波动时期。

    黄金、石油、国债和美元都临近突破支撑位,宏观经济或迎来变动

    金融市场看似风平浪静,但由于黄金、石油、国债和美元都临近突破支撑位,重大转折点或许即将出现。这一形势表明宏观经济即将出现大幅变动,但其影响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完全显现。由于金融市场面向未来的属性,这些变动还可能带来更为重大的趋势变化。

    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某些政策提案可持续性存疑,建议密切关注

    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某些政策提案可持续性存疑,金融市场在预测胜选者的同时,也在担忧债务水平急速上升的风险。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会塑造未来趋势,因此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指标的变化。

    ETH ETF 连续 5 日资金流出,资金流出超 25.2 亿美元

    美国 ETH ETF 已连续五天出现资金流出,这是自 7 月 23 日推出以来最长的连续资金流出期。Farside Investors 的数据显示, 除本月 12 日 Grayscale 基金报告没有净流出外,ETHE 每天都有流出。截至 8 月 22 日,ETH ETF 资金流出已超过 25.2 亿美元。

    当债券收益率攀升、黄金价格反弹同时出现,通常表示经济处在一个独特、一定程度上矛盾的环境,而比特币很可能成为主要受益者。

    上述部分观点来自 Matrix on Target, 获取 Matrix on Target 完整报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数字资产交易可能具有极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投资决策应在仔细考虑个人情况并咨询金融专业人士后做出。Matrixport 不对基于本内容所提供信息的任何投资决策负责。

    解读Stable++:RGB++ Layer首个稳定币协议正式启航

    作者:白丁 & Vicent Zhao,极客web3

    加缪曾在《鼠疫》中说:“要打听一座城市,无外乎看那里的人怎样工作,怎样相爱,又怎样死去”。如果要考察一条公链的生态,人们最先看的必然是有多少DeFi协议、多高TVL、多少应用场景。可以说,Defi数据直接反映了公链的兴衰,这套评判标准虽然像GDP一样存在诸多不足,但时至今日仍被观察家们奉为首要的参考框架。

    在业务模式上,现代DeFi离不开最基础的四套件:DEX、借贷、稳定币、预言机,在此基础上还有LST、 衍生品等,这些东西在EVM生态司空见惯,但在BTC生态却极为稀缺,为此曾涌现出无数打着BTCFi和BTC二层旗号的项目方。

    但时至今日,BTCFi和BTC二层身上的诸多缺陷暴露无遗,大多项目只是在比特币生态搭了一条EVM Chain,DAPP基本都是以太坊迁过去的,俨然有把比特币作为以太坊殖民地的味道。这些EVM Chain在同质化内卷的同时,基本没有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也没讲出什么有意思的故事。

    相比之下,CKB和Cardano等UTXO公链可能比EVM Chain更具魅力。此前RGB++ Layer创始人Cipher基于UTXO模型的特性,提出了“同构绑定”和“Leap无桥跨链”的方案,一度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结合Intent且对订单簿友好的UTXOSwap、基于等额抵押的ccBTC、适配多链支持Passkey技术的JoyID钱包显然也可圈可点。

    解读Stable++:RGB++ Layer首个稳定币协议正式启航

    不过,对于CKB和RGB++ Layer生态而言,一大重点在于其稳定币系统,作为各类Defi场景中的枢纽,是否有稳健可靠的稳定币发行协议会直接影响生态格局,此外,能否为稳定币提供合适的流通环境也非常重要。比如USDT最早曾借助比特币的Omni Layer协议来发行,但由于Omni Layer提供的智能合约环境较差,USDT最终放弃了Omni Layer,这说明稳定币只有在完善的智能合约环境下流通才是最合适的。

    解读Stable++:RGB++ Layer首个稳定币协议正式启航

    (图源:维基百科)

    对此,基于CKB的RGB++ Layer凭借其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环境以及原生AA等周边设施,可以为BTCFi生态的稳定币创造绝佳的流通环境。此外,由于许多大户习惯于长期持有BTC而非用其频繁交互,如果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使用BTC作为抵押物发行稳定币,可以撬动大户们与BTCFi产生互动的积极性,提高BTC的资金利用率,还可以减少人们对中心化稳定币的依赖。

    下文中,我们将对RGB++ Layer生态内的稳定币协议Stable++展开解读,该协议将BTC和CKB作为抵押物生成RUSD稳定币,结合Stability Pool保险池及坏账重分配机制,可以为BTC及CKB持有者提供可靠的稳定币铸造场景。而结合CKB独特的增发方式,Stable++可以在RGB++生态内构建欠阻尼系统,在市场波动剧烈时起到适度的缓冲作用。

    解读Stable++:RGB++ Layer首个稳定币协议正式启航

    Stable++产品功能与机制设计

    从工作原理来看,常见的稳定币基本有四类:

    • 以USDT/USDC为代表的纯中心化稳定币;

    • 以MakerDAO、Undo等为代表的需要抵押品的稳定币(既有纯中心化也有去中心化,只是机制类似);

    • 以USDe为代表的CeDefi稳定币(通过CEX中的衍生品合约锚定价值);

    • 以AMPL为代表的纯算法稳定币;

    解读Stable++:RGB++ Layer首个稳定币协议正式启航

    (图源:The Block)

    其中MakerDAO是CDP模式稳定币协议的代表,所谓的CDP即债务抵押头寸,即超额抵押ETH、BTC等蓝筹资产来铸造稳定币,由于蓝筹资产共识强价格波动率相对较低,基于其发行的稳定币更能抗风险。CDP模式下的借贷协议类似于AMM的“点对池”,用户的所有动作都与资金池进行交互。

    这里我们拿MakerDAO举例。借款人首先在Maker上开立头寸,明确想从CDP中生成的DAI数量,之后超额抵押并借出DAI。当借款人还款时,将借出的DAI还回Maker平台,赎回抵押物,同时根据自己借出的DAI的数额、时间支付利息。这里的借款利息只能用MKR支付,是MakerDAO的收入来源之一。

    解读Stable++:RGB++ Layer首个稳定币协议正式启航

    (CDP点对池借贷示意图)

    而DAI的价格锚定机制依赖于“Keeper”。我们可以简单地把DAI的总数视为恒定的,且由两部分组成:MakerDAO资金池中的DAI、平台外市场上流通的DAI。Keeper会在上述两个资金池之间来回套利,维持DAI价格稳定。如下图所示:

    解读Stable++:RGB++ Layer首个稳定币协议正式启航

    (DAI锚定机制示意图)

    本文的主角Stable++在机制设计上同样采用了CDP,并且借用RGB++同构绑定的技术部分继承了比特币的安全性。从产品功能的角度看,Stable++的功能可分为几个部分:

    1. 在Stable++中, 用户可以通过超额抵押BTC或CKB,借出稳定币RUSD,以及用RUSD赎回自己的BTC或CKB,抵押和赎回操作会收取手续费;

    2. 用户可以将借出的RUSD再质押回Stable++,以此获得Stable++的治理代币STB作为奖励,同时获得参与资产清算的权利。这是RUSD的主要通缩场景,接触过Ethena(USDe)的人对这套玩法肯定不陌生。此外,你还可以将治理代币STB也质押回Stable++,若如此做,你可以按照质押STB的权重,从人们抵押和赎回抵押物的手续费中获得一定分成;

    3. RUSD支持同构绑定和Leap功能,通过Leap,可以把BTC账户名下控制的RUSD转移至别人的Cardano账户名下,这中间不需要传统跨链桥的介入,安全风险很低而且过程很简洁;

    4. Stable++设有LSD板块,NervosDAO用户可以把CKB质押到Stable++上换取wstCKB。这里解释下,NervosDAO是CKB生态的一个重要部分,以一定奖励激励人们将CKB长期质押于此。现在通过与Stable++的结合,NervosDAO用户可以质押CKB获得奖励,同时资产的流动性也没有丧失。

    解读Stable++:RGB++ Layer首个稳定币协议正式启航

    (Stable++产品功能示意图)

    这些功能很好理解,不必赘述。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CDP稳定币协议是否成功,关键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 抵押物的可靠性

    • 高效率的清算机制

    • 能否赋能所在生态

    下面我们将着重从清算机制进行展开,解析Stable++的具体设计。

    清算机制的合理性和效率

    可以说,清算组件是借贷协议维持正常运转的关键闸门,Stable++在清算机制的设计上进行了一定创新,规避了传统清算机制中的问题。在Stable++系统中,用户将资产超额抵押到CDP组件中借出稳定币后,如果抵押物价值下降,抵押率跌破阈值,用户不及时补仓就会被清算。

    清算旨在确保系统中每一枚RUSD都有足够的抵押品支持,避免系统性风险。在清算过程中,借贷平台要从市场上收回一些RUSD,减少流通中的RUSD数量,最终让平台发行的RUSD有足够的抵押物支撑。

    大多数借贷协议的清算以荷兰拍形式进行,平台将抵押品卖给出价最高的买家(即清算人)。举个例子,假设ETH价格4000美金,铸造DAI的抵押率为2:1,系统允许你用1个ETH最多铸造2000美元的DAI,而你实际上铸造了1000个DAI。过了一段时间,ETH价格跌破2000美金,你铸造的1000个DAI抵押率不足2:1,这会引发清算,你抵押的1枚ETH会被自动拍卖出去。

    荷兰拍即从最高价开始降价式拍卖,拍卖价逐步降低,直到有买家愿意接盘。假设这些抵押品从1500美金开始拍卖,最终以1200美金成交给清算人,清算人交付1200枚DAI即可获得1个ETH的抵押物,能获得一定利润。之后MakerDAO协议会把收到的这1200枚DAI销毁或锁住,总之会减少流通中的DAI数量。

    上述过程在智能合约控制下可以自动执行,确保系统中的稳定币供应始终有足够的抵押品支撑,去除过度杠杆化的头寸。但在实践中,MakerDAO清算机制存在两个问题:

    1. 拍卖过程需要时间,当市场剧烈下跌时,有可能出现无法清理掉坏账的情况。自动清算的初衷是通过折价出售抵押物,让渡一定利益来吸引清算人,如果抵押物价值持续下跌,清算人的意愿会大幅降低,平台可能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清算人。

    2. 如果网络极度拥堵,个体户清算人的大量操作都没有及时上链,也会影响到清算流程,这在2021年的5.19事件中得到了实证,当时由于市场剧烈震荡,链上极度拥堵,很多个体户清算人和被清算者的操作都无法及时上链。

    上述问题在MakerDAO、AAVE等主流借贷协议身上都有体现,都是因为清算效率低下最终对平台本身和用户造成了损失。针对这个问题,Stable++在清算机制的设计上,倾向于尽量确保清算过程的高效,所以增设了“Stability Pool稳定性池”和“Redistribution重分配”的双重保险机制,这也是Stable++在机制设计上最大的亮点。

    解读Stable++:RGB++ Layer首个稳定币协议正式启航

    (Stable++清算机制示意图)

    Stable++中,用户可以向Stability Pool(下文称之为保险池)存入稳定币,作为“常备军”随时准备清算不良头寸。当清算事件发生时,协议做的第一件事是通过保险池清算掉不良头寸,再将抵押品分配给保险池的LP作为奖励。Stability Pool使清算人角色由“临时找”变成了“常备军”,相当于给协议加了一道高效缓冲,不必等清算发生时临时找清算人。

    但这里有两个需要注意的点:

    1. Stability Pool目前接受注入的稳定币为RUSD本身。可能有人担心:如果保险池里的储备资产是平台自己发的RUSD,看起来存在自举(自己把自己举起来)。这是否合理?

    关于这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保险池中的RUSD在参与清算时会被直接销毁。举例来说:假设RUSD的抵押率为110%,Stability Pool中共有100 RUSD,来自于一位LP。现有一个头寸,铸造了100 RUSD,抵押物价值109美元,已触发清算条件。

    该头寸被清算时,保险池中有100 RUSD被直接销毁,这意味着LP将损失100 RUSD,获得清算头寸内109美元的抵押品,利润9美元。之后,被清算者不再需要偿还100 RUSD的债务。

    显然,市场上流通的RUSD中有100枚被销毁,平台上也少了109美元的抵押品,触及110%抵押率红线的不良头寸直接消失了,平台上其他头寸的抵押率还是健康的。对此,我们可以如此总结概括Stable++的保险池设计:

    本质就是让部分借款人把自己的RUSD锁仓,当某个头寸被清算时,平台需要销毁部分RUSD并移除不良抵押品,来维持健康。MakerDAO的清算模式下,被销毁的DAI由市场上随机的清算人提供,而Stable++直接由保险池提供待销毁的DAI。所以,对于Stability Pool这种模式来说,可以只用Stable++自己发行的稳定币作为储备,不必担心自举问题。

    上述例子同时还解释了作为Stability Pool的LP,获得的抵押品折扣率怎么计算,这和系统设定的CR相关。如果按照上述案例中110%的抵押率来看,参与清算的LP相当于用100U获得了109U的抵押品,折扣率约为9%,和常规的清算折扣差不多(这里只是简单举个例子,并不代表Stable++的真实参数)。

    但因为Stable++用的是常备保险池,所以在清算速度和效率上好很多,不需要临时去市场上寻找清算人。反过来说,如何维持Stability Pool有充足的流动性来应对清算,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解读Stable++:RGB++ Layer首个稳定币协议正式启航

    2. 如果Stability Pool没有足够的稳定币来参与清算,那么Redistribution就会启动,被清算头寸涉及的债务和抵押品将按比例在当前所有头寸中重新分配。比如说,当保险池也无法处理坏账时,坏账部分的债务就会成为global debt,分散给所有借款人,例如:

    现在有100个借款人,而某个待清算头寸有100 RUSD的坏账,Redistribution就会让每个借款人多承担1 RUSD的债务,但同时也会获得相应份额的抵押品作为收益。这一点和Synthetix等老牌Defi平台的重分配机制不一样。Synthetix只会把坏账部分的债务分配给现有借款人,把借款变成global debt,每个借款人只承担额外债务,而不获得对应收益。

    通过上述两道保险,Stable++保证只要清算事件发生,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被迅速消化,这种高效清算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借贷协议中的坏账问题。并且,这种双管齐下高效的清算方式代表Stable++可以以一个较低的抵押率(比如110%以内)让用户借贷,大大提高资金利用率。

    总结来说,CDP本质上是借贷的一种形式,因为是借贷关系,所以一定会出现坏账,也就是抵押品价值下跌导致“资不抵债”的情况发生,就需要清算。在下面谈及的两种清算方式上,双方又各有优劣:

    以MakerDAO、Aave为例的传统拍卖清算方式久经考验,无需维护庞大的“保险机制”,通常只要确保抵押资产的流动性足够好,市场接受度高,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清算。但是缺点就和之前提过的一样,遇到极端行情效率不高,而且除了ETH等特定的几种资产外,其余抵押品的流动性并不高,没有足够的清算者来快速帮助协议回到正常债务水平;

    以Stable++和crvUSD为例的“清算池”,本质都是以协议控制的资产池作为清算者,通过挂反向订单的形式,在发生清算时快速进行清算,使得协议整体债务水平达到健康值。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每家各有千秋。比较有趣的是,AAVE最新的Safety module –umbrella 也采用了不出售保险池资产,而是通过燃烧的方式来减少坏账。

    Stabl++采用的是燃烧机制,清算池中的资产会直接被销毁,所得抵押品也直接分发给保险池的LP。而crvUSD则是完全交易的思路,清算时用crvUSD购买抵押品,抵押品价格上升后又会卖出这些抵押品,回购crvUSD,整个抵押品的所属权是在Curve本身。

    能否在所属生态内构建欠阻尼系统

    首先要讨论一下,一个健康的经济系统是什么样的?它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一定要有对抗币价变动趋势的“欠阻尼机制”。欠阻尼(力)借用了物理学中的概念,指“阻碍”但不足以“阻止”物体运动趋势的力,会使物体的变化趋势减缓,在代币经济学中指无论币价涨跌,经济系统中都有阻碍但无法阻止其变化的缓冲机制。这样的经济系统既能维持发展,又不会过度杠杆化,具备软着陆的条件。

    比特币的交易手续费、以太坊的Gas费计价模型,都会随着实时的热度变化而动态调节, 这就是一种“欠阻尼机制”。反之,如果一种资产快速上涨或下跌,系统中缺乏有效缓解其变化趋势的方案,那就是不健康的经济系统,这样的系统最终会因过度杠杆化而崩溃,这也是一众以太坊LSD、Restaking项目被人诟病的原因。

    由于Stable++支持的抵押物主要是BTC和CKB,而且其部署在RGB++ Layer上,那么我们就要考察Stable++和CKB代币之间形成的关联对于整体生态是否有益。

    除创世区块外,CKB的发行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即PoW挖矿产生,上限为336亿枚,新增的CKB每4年减半一次,上次减半在2023年,年发行量由42亿枚降为21亿枚。这种方式叫做“基础发行”。

    另外CKB还有一个独特的机制,即用户要锁住一些CKB才能在链上存放数据(你在CKB链上持有资产,会有相应的数据要存储,要支付一定的存储费用)。但网络并不直接向锁住CKB的人收取存储租金,而是通过发行CKB,用通胀的方式稀释用户手中的代币价值,变相收取租金,这叫做“二级发行”。二级发行每年的总量固定为13.44亿,这部分Token的分配方式如下:

    1. 矿工:分配给矿工的二级发行CKB,与用户在链上占用的存储空间成正比

    2. NervosDAO

    3. 国库:分配给国库的二级发行CKB,与流通中CKB/总发行量的比例成正比,这部分会直接销毁

    Stable++可以让用户质押CKB生成wstCKB,或使用CKB以较低的抵押率借出RUSD。CKB价格上涨时,将有更多人用CKB抵押铸造RUSD,这可以让很多CKB被锁住;而铸造出的RUSD会增加链上Defi系统的活跃度。总体而言,相当于间接降低了CKB通胀率,又增加了链上活跃度,也可以让矿工获得更多利益,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整个网络的经济安全。

    所以与其他资产抵押类稳定币不同的是,Stable++与CKB的发行机制组成了一个较为健康的代币经济系统,可以形成“欠阻尼机制”,而不是单纯的加杠杆。配合已有的CKB LST,其可组合性和流动性将会进一步提高。

    总结:从市场角度看Stable++的必要性

    从市场角度看,BTCfi生态上也需要一种规模较大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出现。

    第一,当前加密市场中的稳定币,USDT和USDC几乎占据了90%的市值,但它们的中心化风险难以忽视。如上文所言,BTCfi用户最注重的就是安全,一个能满足大户对交易和安全的综合需求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如果出现,是撬动这些人参与到BTCFi中的必要条件。

    解读Stable++:RGB++ Layer首个稳定币协议正式启航

    (当前市值排名前十的稳定币)

    第二,稳定币的市值总和大概是800多亿美元,只有比特币总市值的零头,从这个角度看,还有很多BTC可以作为抵押物生成稳定币,基于BTC的稳定币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解读Stable++:RGB++ Layer首个稳定币协议正式启航

    (比特币与以太坊市值对比)

    但之前比特币生态也出现过一些稳定币,却都未引起市场的较大反响。究其原因是出现得过早,当时没有足够的技术作为支撑。如今,随着RGB++ Layer生态的日渐繁荣,以及UTXOSwap、Stable++、JoyID等项目的逐步完善,BTCFi在CKB上的大基建才刚刚开启序幕,基于比特币的稳定币协议必将为BTCFi生态带来新的想象空间,CKB这片价值洼地将成为创业者的沃土,一切愿景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