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AI与算力市场赛道值得关注的项目缩略图

一览AI与算力市场赛道值得关注的项目

原文作者:dt 

原文编译:Lisa

AI 与区块链的结合是当下行业内备受瞩目的议题,开发者们也在积极探索这一融合的可能性。当前,区块链技术被视为解决「无法正常利用 AI 服务与算力资源」等诸多问题的理想选择,目前已经有不少项目在这一领域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

今天,Dr.DODO 将带您了解在 AI 与算力市场赛道上表现不俗的项目。

AI + 区块链

在区块链领域关注于 AI 的项目主要可以分成三个赛道:

  • 算力资源共享:区块链技术可以构建分布式云计算平台,实现算力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通过智能合约,可以将闲置的计算资源租赁给需要的计算任务,从而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代表项目有:io.net 和 Aethir。

  • AI 数据安全与可验证计算:AI 和区块链技术都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区块链储存网络提供了安全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方式,而 AI 则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生成有价值的信息。将两者融合可以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为 AI 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目前,代表此方向的项目有 Arweave。

  • 去中心化 AI:将 AI 模型部署到区块链网络上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服务,这种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了单点故障的风险。目前,代表此方向的项目有 Bittensor。

io.net

近期上线币安的 io.net 是目前当前赛道的当红炸子鸡。io.net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 GPU 网络,旨在为机器学习应用程序提供巨大的算力。他们的愿景是通过从独立数据中心、加密矿工和 Filecoin 等项目组装超过一百万个 GPU 来解锁公平的计算能力访问,让计算更具可扩展性、可访问性和效率。

io.net 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云计算方法,利用分布式和去中心化模型,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算力控制和灵活性,其服务无需许可且成本低廉。据 io.net 官方称,他们的算力比如亚马逊 AWS 这样的中心化服务商低 90% ,所有这些因素的结合使 io.net 成为去中心化提供商中的佼佼者。

一览AI与算力市场赛道值得关注的项目

Source: io.net

Aethir

Aethir 为解决全球算力资源有效利用这一复杂问题提供了一种颠覆性但高度可行的解决方案。他们的网络聚合并智能地重新分配来自企业、数据中心、加密货币挖矿业务和消费者的新 GPU 和闲置 GPU。更好地重新分配 GPU 容量的市场机会非常广泛,Aethir 希望能够将当前全球 GPU 计算可用性提高 10 倍以上。

Aethir 的一个关键特点是专注于重新利用现有的闲置资源,而不是要求节点参与者购买新的硬件。通常一台设备的未充分利用的 GPU 容量估计在 50% 到 75% 之间,这表明有大量算力资源可以被 Token 化。Aethir 旨在通过瞄准中小型数据中心和企业来利用这些丰富的闲置资源。

Aethir 目前代币已上线 OKX Bybit 等交易所,此前通过 Pre-A 轮融资 900 万美元,由 Sanctor Capital、Hashkey 等知名机构领投。

一览AI与算力市场赛道值得关注的项目

Source: aethir.com

Arweave

AO 是基于 Arweave 的分布式、去中心化、面向参与者的计算系统。AO 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一种无需信任和协作、没有实际规模限制的计算服务,为与区块链相结合的应用程序提供新范式。与其他高性能区块链相比,AO 支持存储大量数据,例如 AI 模型。与以太坊不同,AO 允许任意数量的并行进程在计算单元内同时运行,通过开放消息传递进行协调,而无需依赖集中式内存空间。

Arweave 推出 AO,意味着从去中心化存储赛道迈向更广阔的去中心化云服务领域。其永久链上存储不再仅仅用于用户数据,而是希望成为云计算的永久主机,专注于大规模可验证计算。

日前 Arweave 也公布了其双代币 $AR 与 $AO 之间的代币经济。据官方声明,$AO 是一个 100% 公平发行的代币,没有预售和预分配。$AO 的总供应量为 2, 100 万枚,减半周期为 4 年,每 5 分钟分发一次,每月分发量为剩余供应量的 1.425% 。

  • 大约 36%  (前四个月 100% 加上之后的 33.3% )的 $AO 代币每 5 分钟分配给 $AR 持有者,这些代币激励了 AO 基础层——Arweave 的安全性。

  • 其余约 64% 的 $AO 代币分配给桥接用户,用于提供外部收益和将资产引入 AO 的激励。

一览AI与算力市场赛道值得关注的项目

Source: https://ao.arweave.dev/

Bittensor

AI 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能力,但高昂的成本导致这些资源大多由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垄断。这种集中化限制了 AI 模型的使用和合作,阻碍了 AI 生态系统的发展。Bittensor(TAO) 致力于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区块链神经网络,以便网络参与者交换机器学习能力和预测。

Bittensor 希望通过点对点方式促进机器学习模型和服务的共享和协作。TAO 在技术上实现起来颇具挑战,离实际应用尚有一定距离。

一览AI与算力市场赛道值得关注的项目

、Source: https://futureproofmarketer.com/blog/what-is-bittensor-tao

笔者观点

这些 AI + 区块链项目很可能改变未来的算力资源分配格局。分散所有权、协作式跨集群的去中心化区域部署,将为新一波经济和技术进步铺平道路。这些项目的野心都很大,希望改变未来云计算和 AI 应用的格局,塑造一个更互联、高效、创新驱动的全球云经济。在各国积极推动生产力转型的背景下,这些发展方向十分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不过由于这个领域需要更强的技术支持和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对于项目方来说,准入门槛也并不低,目前仍处于尝试阶段,未来能否落地成为实际有人使用的基础设施还有待观察。

Web3游戏数据解读:活跃项目7日用户留存率仍超4成缩略图

Web3游戏数据解读:活跃项目7日用户留存率仍超4成

原文作者:

原文编译:深潮 TechFlow

最近有一些关于区块链游戏是否已死的讨论,双方都有不错的观点。让我们从数据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活跃的游戏

截至 5 月,Footprint 平台跟踪了 3, 153 款游戏,其中 263 款游戏的月活跃用户(MAU)超过 1, 000 ,占总数的 8.2% 。如果将标准提高到 10, 000 MAU,这个数字会显著减少。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仅包括链上用户。许多游戏允许用户无需钱包登录即可游玩,同时仍然包含Web3元素。目前,这部分数据难以获取,可能会影响实际玩家数量的统计。

Web3游戏数据解读:活跃项目7日用户留存率仍超4成

每日活跃用户和交易量

5 月,Web3游戏的日活跃用户(DAU)增长了 9.6% ,达到 330 万用户,但交易量相比 4 月大幅下降(减少了 3.9 亿美元)。DAU 的增长是一个好迹象,但这种增长也应该伴随交易量的增加。交易量是游戏是否足够有趣,以激励玩家花钱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户在不为游戏做出贡献的情况下玩,更多地倾向于价值提取而非投入。5 月平均用户的游戏时间与交易量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Web3游戏数据解读:活跃项目7日用户留存率仍超4成

Web3游戏数据解读:活跃项目7日用户留存率仍超4成

新用户增长高但交易量低的原因

近期游戏中实施的“玩游戏领取空投”机制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虽然短期内效果不错,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对项目造成不利影响。用激励措施吸引用户留存的做法有助于提升指标,但如果没有坚实的游戏基础,空投结束后可能会出现代币抛售,就像单一代币经济模型一样,可能导致无法恢复的死亡螺旋。

留存率

留存率是衡量游戏有趣程度的最佳指标之一。在传统Web2游戏中,留存率的基准是:。在Web3中,这些留存基准更难达到,但也有一些游戏在第 7 天留存率上表现出色。以下是一些日活跃用户超过 50, 000 的:

  • : 86, 987 DAU;第 7 天留存率 79.3% 

  • : 73, 146 DAU;第 7 天留存率 70.8% 

  • : 900, 569 DAU;第 7 天留存率 65.6% 

  •  : 63, 385 DAU;第 7 天留存率 42.1% 

  • : 83, 360 DAU;第 7 天留存率 40% (注:Nine Chronicles 有自己的链,未被 Footprint 索引)

基于上述游戏的留存率数据,认为Web3游戏已经死亡是不正确的。如果不考虑其他指标,甚至可以推断Web3游戏在留存率方面表现优于传统基准。

当前限制采纳的问题

  • 投机:潜在利润的炒作掩盖了游戏的真正乐趣。

  • 用户体验/界面:目前Web3游戏存在着冗长的注册过程,界面复杂难用且不美观。

  • 时间:由于资源有限,游戏通常在未完全打磨前就被迫发布,与传统标准相比,Web3游戏的开发时间较长,许多优秀的Web3游戏尚未发布。

结语

在当前阶段,说Web3游戏已死既是对的也是错的。游戏本来寿命就短,在Web3中这一点尤为明显,从活跃游戏和非活跃游戏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Web3的日活跃用户最近达到了历史新高,但这些用户是否是行业所期望的用户?留存率虽高,但仅限于少数几款游戏,许多游戏缺乏足够的日活跃用户来真正衡量这一指标。最终,许多在Web3游戏初期存在的问题仍然可见,但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解决。此外,像 Telegram 上的小游戏提供了快速有效引导新用户进入游戏的良好示例。区块链不需要对游戏进行革命,只需改进它。

Web3游戏并未死亡,Web3游戏建设正在进行中……

加密支付时代,Cregis Crypto Card能给数字游民带来什么?

在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成为数字游民,他们利用互联网在世界各地工作和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自由,但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尤其是在金融管理方面。Cregis Crypto Card 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工具,为数字游民提供了许多便利,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一、增强的安全性

数字游民经常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工作和生活,面临着较高的金融风险。传统信用卡的信息一旦被盗取,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而 Cregis Crypto Card 可以为每次交易生成一个唯一的卡号,使用完毕后即失效,极大地降低了信用卡信息被盗用的风险。此外,Cregis Crypto Card 通常还具备即时冻结和解冻功能,用户可以在发现异常交易时立即采取措施,确保账户安全。

二、便捷的财务管理

Cregis Crypto Card 为数字游民提供了便捷的财务管理工具。首先, Cregis Crypto Card 可以轻松与多种货币账户关联,帮助用户在不同国家之间转换货币,减少汇率损失。其次,通过 Cregis Crypto Card 的交易记录,数字游民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消费情况,方便进行预算管理。此外,许多 Cregis Crypto Card 提供实时通知功能,用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每笔交易的详情,确保每一分钱都在掌控之中。

三、全球支付的无缝衔接

数字游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旅行和工作,常常需要进行跨境支付。传统信用卡在进行跨境支付时,往往会面临高额的手续费和不便。而 Cregis Crypto Card 支持全球范围内的支付,且手续费较低或免手续费,极大地方便了数字游民的生活和工作。同时,Cregis Crypto Card 还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在线支付、移动支付等,使得数字游民在不同场景下都能灵活使用。

四、便捷的申请和管理流程

传统信用卡的申请流程繁琐,特别是对于经常变换居住地的数字游民而言,更是困难重重。 Cregis Crypto Card 的申请流程相对简单,用户只需在线填写基本信息并完成身份验证,即可快速获得 Cregis Crypto Card 。此外,Cregis Crypto Card 的管理也更加方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网页端随时查看和管理自己的 Cregis Crypto Card ,无需担心实体卡的遗失或损坏问题。

结论

Cregis Crypto Card 为数字游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增强了他们的金融安全性,简化了财务管理流程,提供了全球支付的无缝衔接,并且申请和管理过程也更加便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Cregis Crypto Card 的功能和服务将更加完善,进一步提升数字游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对于那些追求自由、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工作和生活的人来说, Cregis Crypto Card 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学生作者| @twilight_momo

指导老师| @CryptoScott_ETH

来源:Gryphsis Academy

首发时间 | 2024.6.13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单体区块链以全面性著称,独立承担网络的各个层面,从数据存储到交易验证等等。而模块化区块链通过将区块链的不同功能分离成独立的模块,可以在特定功能上提供性能支持和流畅的用户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可能三角”问题。 以太坊作为第一个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平台,为模块化设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比特币生态也开始探索模块化的可能性,通过添加新的模块来实现更高级的功能,例如改进的隐私保护、更高效的交易处理或增强的智能合约功能。 模块化技术代表了一种更加“灵魂化”的可插拔产品思路,未来会出现更加灵活和可定制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各种服务和功能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轻松地插入和拔出。这种灵活性使得开发者能够根据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快速构建和部署区块链解决方案。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source:Celestia.org

当我们探讨模块化区块链时,必须先了解单体区块链(Monolithic Blockchain)这一概念。单体链,如比特币、以太坊等,以其全面性而著称,独立承担着网络的各个层面,从数据存储到交易验证,再到智能合约执行。在这一过程中,单体链扮演着一个多面手(generalist)的角色,对所有环节都有所涉猎。

以以太坊为例来说,一条成熟的单体区块链一般可以被大致分为四个架构: 执行层 (Execution Layer) 结算层(Settlement Layer) 数据可用性层/ DA 层 (Data Availability Layer) 共识层 (Consensus Layer)

下图通过把在区块链上记账比喻成一场球赛,详细解释了每一层架构的作用: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通过这种类比,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区块链的各个架构如何协同工作。单体区块链就是将所有的功能集中在同一条链上执行,而模块化区块链(Modular Blockchain)则是一种新型的区块链架构,将区块链系统分解为多个专门的组件或层次,每个组件负责处理特定的任务,如共识、数据可用性、执行和结算。

模块化区块链像一群专家(specialists),专注于各自领域的深度挖掘和技术创新。这种专注使得模块化区块链在特定功能上能够提供卓越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例如,它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快的交易处理速度。

在节点架构方面,单体链依赖于全节点,这些节点必须下载和处理整个区块链的数据副本。这不仅对存储和计算资源提出了较高要求,也限制了网络的扩展速度。相比之下,模块化区块链采用轻节点设计,仅需处理区块头信息,从而显著提高了交易速度和网络效率。

模块化区块链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协作性。它们能够将非核心功能外包给其他专家,形成一种协同效应,实现整体性能的显著提升。这种设计哲学类似于乐高积木,允许开发者根据项目需求自由组合不同的模块,创造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尽管单体链在全局控制、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它们也面临着可扩展性、升级难度和适应新需求的挑战。模块化区块链则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脱颖而出,简化了新区块链的创建和优化过程。

然而,模块化区块链也面临着其特有的挑战。其复杂的架构增加了开发者在设计、开发和维护方面的工作量。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模块化区块链尚未经历全面的安全测试和市场波动的考验,其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为何模块化区块链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且被预言为“未来趋势”?这与区块链领域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密切相关。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Source:chainlink

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指的是一个区块链网络难以在同一时间在安全性、去中心化性和可扩展性这三个核心属性上都达到最优状态。 可扩展性关注的是网络处理大量交易的能力,及其在用户和交易量增长时保持高效、低成本运行的能力。通常通过 TPS(每秒交易量)和延迟(交易确认所需时间)来衡量。 安全性涉及的是保护区块链网络不受攻击的成本和难度。例如,比特币的 POW 机制要求攻击者掌握超过全网 51% 的算力,而以太坊的 POS 机制则需要超过 ⅓ 的节点合谋。 去中心化性描述的是网络的运作不依赖单一中心节点,而是分布在众多节点上,节点越多、地理分布越广,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越高。

“不可能三角”的核心观点在于,一个区块链系统很难在这三个特性上都实现最优化。例如:在众多公链中,比特币和以太坊因其广泛的节点分布和充足的节点数量,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表现突出。

然而,它们牺牲了一定的可拓展性,导致交易速度较慢和交易费用较高:比特币的出块时间约为 10 分钟,以太坊的 TPS 大约为 13 ,在交易量激增时,以太坊的交易费用可能高达数百美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模块化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将不同的功能分配给专门的模块,解决了传统公链在可扩展性和交易成本方面的挑战。例如,比特币的闪电网络和以太坊的 Rollup 技术,都是模块化思想的体现。

模块化区块链的优势在于其分层架构,允许每一层针对特定需求进行优化。数据层可以专注于数据存储和验证,而执行层可以处理智能合约逻辑。这种分离不仅提升了性能和效率,还促进了不同区块链间的互操作性,为构建开放和互联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

综上所述,模块化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传统公链局限的新途径。它在维持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的可扩展性和更低的交易成本,对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长期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模块化区块链根据其架构特点,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这些类型中,数据可用性层和共识层因其紧密的相互依赖性,常常被设计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因为,当节点接收到交易数据时,通常也同时确定了交易的顺序,这是区块链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的核心。

基于这种设计原则,我们可以从执行层、数据可用性层和共识层、结算层三个方面来分别了解模块化区块链的不同项目。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Layer 2 技术,作为区块链架构中执行层的延伸,是模块化区块链概念的一种体现。它通过构建在底层区块链之上的链下网络、系统或技术,致力于提升主链的可扩展性。

Layer 2 解决方案允许更快速、成本效益更高的交易处理,同时保持与底层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根据 @0xning 制作的 dune 看板,可以看到在以太坊生态上 Layer 2 验证和清算所消耗的 gas 占比平均低于 10% ,大大节省了用户的交易成本。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source:https://dune.com/0xning/ethereum-gas-war

Rollup 技术是目前 Layer 2 最主流的解决方案,其核心理念是“链下执行,链上验证”,在链下执行计算等工作,然后将 calldata 数据上传回主网。

链下执行

在 Rollup 模型中,交易在链下执行,而底层区块链仅负责验证智能合约中的交易证明,并存储原始交易数据。这种设计显著减轻了主链的计算负担,减少了存储需求,从而允许更高效的交易处理。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Rollup 采用了交易打包技术。可以将其比作物流中的货物集装,单独发送每件货物会产生高昂的运费。而 Rollup 技术通过将多笔交易打包在一起,仅需一次“运输”,从而大幅降低了每笔交易的成本。

链上验证

链上验证是 Layer 2 网络安全性的关键。Layer 2 网络必须提供加密证明,以解决底层区块链上的潜在分歧。目前,两种主流的证明机制是错误性证明和有效性证明,它们分别支撑着 Optimistic Rollups 和 ZK Rollups。

Optimistic Rollups 的错误性证明

Optimistic Rollups 采用了一种乐观的假设,即所有交易默认为有效,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存在错误。这种模型依赖于挑战期内的错误性证明(欺诈证明),任何网络参与者都可以提交证明以挑战智能合约的状态,确保了网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根据 L2BEAT 的数据,目前采用 Optimistic Rollups 机制的 Layer 2 一共有 16 条,如:Arbitrum, OP, Base, Blast 等等。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Source: l2beat.com

ZK Rollups 的有效性证明

与 Optimistic Rollups 不同,ZK Rollups 采用了一种更为谨慎的方法,它要求所有交易在被接受之前必须经过有效性证明。这种证明机制类似于一种验证流程,确保了 Layer 2 网络中的每笔交易和计算都是准确无误的。

简而言之,有效性证明是 ZK-Rollups 的基石,它要求每批交易都附带相应的证明,从而确保了底层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能够验证并批准状态变更。对于验证节点而言,ZK Rollups 提供了一种零错误的结算机制,因为每笔交易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有效性验证。

根据 L2BEAT 的数据,目前采用 ZK Rollups 机制的 Layer 2 一共有11条,如:Linea, Starknet, zkSync 等等。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Source: l2beat.com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Celestia 作为模块化区块链领域先驱,其本质是一个数据可用性层,为 dApps 和 Rollup 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在 Celestia 的数据可用性层和共识层上部署,应用程序开发者可以专注于执行逻辑的优化,而将数据的可用性和共识机制的复杂性交给 Celestia 来处理。

Celestia 的架构设计为模块化扩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其体系结构主要包含以下三种类型: 主权 Rollup:Celestia 提供数据可用性层和共识层,而结算层和执行层则由各自的主权链独立实现。 结算 Rollup(例如 Cevmos 项目):在 Celestia 提供的 DA 和共识层基础上,Cevmos 提供结算层服务,而应用链则承担执行层的角色。 Celestium:数据可用性层由 Celestia 负责,共识层和结算层则依托于以太坊的强大网络,应用链继续专注于执行层。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Celestia 采用了多项创新性的技术,显著降低了数据存储的成本,并优化了存储效率。

纠删码技术

Celestia 的创新之一是纠删码(Erasure Codes)的应用。在 Mustafa Albasan(Celestia 的创始人之一)和 Vitalik Buterin 共同撰写的论文《数据可用性采样和欺诈证明》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架构思想,即全节点负责区块的生产,而轻节点则负责区块的验证。纠删码技术通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引入冗余,确保即便在高达50%的数据丢失情况下,也能完整恢复原始数据块。

这一机制意味着,为了确保区块数据的 100% 可用性,区块生产者仅需发布区块数据的 50%至网络。若存在恶意生产者试图篡改区块数据的 1% ,他们实际上需要篡改整个 50% 的数据,这就极大增加了作恶者的作恶成本。

数据可用性抽样

Celestia 通过引入数据可用性抽样(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 DAS)技术来解决区块链的扩展性问题。DAS 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随机抽样:轻节点对区块数据执行多轮随机抽样,每次仅请求区块数据的一小部分。 逐步增加置信度:随着轻节点完成更多轮次的抽样,其对数据可用性的信心逐步增强。 达到置信阈值:一旦轻节点通过抽样达到预设的置信水平(如99%),它便认为该区块的数据是可用的。

这种机制使得轻节点能够在不下载整个区块数据的前提下,验证区块数据的可用性,确保了区块链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Celestia 专注于提供数据可用性而非执行状态,这使得区块生产率得以提升,每个区块拥有更多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抽样数据,从而显著提高了 TPS(每秒交易处理量)。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EigenDA是一个安全、高吞吐量和去中心化的数据可用性服务,是 EigenLayer 上启动的第一个主动验证服务 (AVS)。AVS 可以理解成是节点运维商,是以太坊上成千上万个节点运维商中被挑出的一部分,在本职工作(负责以太坊共识验证)的基础上额外接一些私活(服务有共识验证需求的 rollup 等网络),进而获取额外收益。

随着再质押的以太坊数量的增加,以及未来会有更多 AVS 加入到 EigenLayer 生态,Rollups 可以在 EigenLayer 生态系统中获得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安全可组合性。

EigenLayer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再质押协议,它利用以太坊共识层的质押者作为验证者,即利用以太坊的部分安全性 ,避免了中心化服务商或自有代币的信任风险,因此降低了其他项目方的开发门槛。同时它也增强了以太坊的信任网络,增加了以太坊的价值和影响力。

在架构方面,EigenDA 使用 ZK 技术验证 Layer 2 提交的状态数据,以及由 Restaking ETH 保障共识安全的 EigenDA 网络负责最终确定性,最后 Layer2 的状态数据提交和保存到以太坊主网。因此,EigenDA 相当于以太坊主网的 DA 服务中验证和最终确定性环节的分包商,而不是 Celestia 那样的竞争对手。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Avail 是 Polygon 团队于 2023 年 6 月宣布推出的一个模块化区块链项目,今年 3 月份从 Polygon 拆分出来,作为独立实体运营。目前 Avail 目前在测试网运行,前些时间刚刚完成 4300 万美元A轮融资,由 Dragonfly 和 Cyber Fund 共同领投。

Avail 的核心架构主要由Avail DA、Avail Nexus、Avail Fusion三部分构成。Avail DA 是模块化的数据可用性层,和 Celestia 一样为各条区块链提供 DA 服务。Avail Nexus 是一套标准化的跨链消息传递协议,类似 Cosmos 的 IBC 协议,提供各个跨链之间的等可交互操作。Avail Fusion 引入了多资产质押的 POS 共识,目标是为整个 Avail 网络提供安全共识保障。

在技术方面,Avail DA 使用 Kate 多项式承诺,避免欺诈证明,并不需要假设大多数节点是诚实的,且不依赖全节点来获得数据可用。这与 Celestia 的架构不同,Celestia 基于欺诈证明,因此技术层面两者存在本质区别。

随着 Celestia、Avail 等模块化数据可用性区块链项目的出现,模块化 DA War 会越来越激烈,以太坊作为 DA 层的功能性也会被分流,未来很有可能会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Dymension 是一个基于 Cosmos 的模块化区块链平台,它通过内置的可扩展性汇总技术,为 RollApp 的开发提供了一个简洁的框架。在 Dymension 的架构中,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利用 Rollup 开发工具包(RDK)和专门的结算层,快速部署针对特定应用程序的 Rollup。

Dymension 的架构由两个核心组成部分构成:RollApp 和 Dymension Hub。

RollApp 是 Rollup 与 App 的融合体,它是 Dymension 上专用于特定应用程序的高性能模块化区块链。RollApp 可以呈现为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DeFi 平台、Web3 游戏、NFT 交易市场等去中心化应用的专用 Layer 2 解决方案。

在 RollApp 中,排序器(Sequencer)扮演着关键角色,负责本地交易的验证、排序与处理。完成区块打包后,这些数据将被传递到对等全节点,并在链上发布到 RollApp 选择的数据可用性网络,例如 Celestia。得到 Celestia 的响应后,排序器将其状态根发送至 Dymension Hub,以实现共识形成和结算。

Dymension Hub 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中心,承担着共识层和结算层的功能。它接收来自 RollApp 的状态根,为 RollApps 提供最终的交易确认和结算服务。

通过这种设计,Rollup 能够将共识和结算的任务交给 Dymension Hub,而将数据的存储和验证任务交给 Celestia 等 DA 网络。这样,Rollup 可以共享这两个网络的经济安全保障,同时将精力集中在提升应用本身的执行效率和用户体验上。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Cevmos 的名字结合了 Celestia、EVMos 和 CosmOS,旨在为 EVM 兼容的 rollups 提供结算层。

由于 Cevmos 本身就是一个 rollup,因此在其上构建的所有 rollup 被统称为结算 rollup。每个 rollup 都通过与 Cevmos rollup 之间的最小化双向信任桥梁,实现以太坊上现有 rollup 合约和应用的重新部署,减少迁移工作量。Cevmos 上的 rollups 会将数据发布到 Cevmos,然后 Cevmos 对数据进行批量处理,再将其发布到 Celestia。就像以太坊一样,Cevmos 将作为结算层执行 rollups 证明。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随着 Ordinals 协议带来的铭文造富效应,以及比特币 ETF 的获批,多重利好因素汇聚,为比特币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的目光被迅速吸引至比特币生态,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也涌向这一领域,展现出对比特币生态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期待。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特币 Layer 2 技术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众多技术方案竞相涌现,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充满活力的技术生态。各种创新方案纷纷登场,共同推动比特币网络的扩展和优化。

尽管目前业界对于比特币 Layer 2 的准确定义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将借鉴以太坊模块化区块链的理念,从模块化的角度出发,探讨构建比特币 Layer 2 的可能性与方法。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以太坊网络以其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功能而著称,能够存储并验证历史状态,从而支持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s)。相较之下,比特币网络则是一个无状态的非智能合约网络,其系统设计的不完善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1. UTXO 账户系统的局限性

在区块链世界中,主要存在两种记录保存方式:账户/余额模型和 UTXO 模型。比特币采用的 UTXO 模型,与以太坊采用的账户/余额模型形成鲜明对比。

在比特币系统中,尽管用户在钱包中看到的是账户余额,但实际上,中本聪设计的比特币系统并不包含余额概念。所谓的“比特币余额”实际上是由钱包应用基于 UTXO 衍生出的概念。UTXO 代表未花费的交易输出,它是比特币交易生成及验证的核心。

比特币的每笔交易由输入和输出组成,每一笔交易都会消耗(spend)一个或多个输入,并产生新的输出。这些新产生的输出随即成为新的 UTXO ,等待未来的交易来消耗。

作为一种极简的资产转移和结算技术架构,UTXO 模型难以扩展以支持智能合约等复杂功能。

2. 非图灵完备的脚本语言

比特币的脚本语言并不支持所有类型的计算,因为缺少循环和条件控制语句,导致它并不是图灵完备的。这一特性虽然有助于减少黑客攻击,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但同时也限制了比特币执行复杂智能合约的能力。

因为比特币系统设计的不完善,对于更复杂的功能,它需要依赖外部的模块化扩展,这一点上,比特币对模块化的需求无疑比以太坊更为迫切。其生态中的执行层、数据可用性层、共识层以及跨链互操作层等功能,都需要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封装和扩展。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Merlin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目前在比特币二层的赛道中,Merlin Chain 的 TVL 最高,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可以说是比特币生态中最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项目。作为一个比特币 Layer 2 网络,Merlin Chain 在支持多种原生比特币资产的同时,也兼容 EVM ,展现其对比特币生态和以太坊生态的双重兼顾。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Source: https://defillama.com/chain/Merlin

Merlin 的功能围绕 ZK-Rollup 网络、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和链上防欺诈。

ZK-Rollup 网络

ZK-Rollups 的核心在于使用零知识证明。零知识证明作为密码学中的一个加密方法,允许一方(证明者)向另一方(验证者)证明某个陈述是正确的,而无需透露除证明该陈述正确之外的任何信息。

Merlin Chain 将交易在链下进行处理和计算,避免比特币网络的高交易费用和网络拥堵。同时,ZK-rollup 可以将多个交易证明压缩成批次,比特币主链只需要验证打包了多笔交易的单次证明,大大减少了主链的工作量,提升了交易效率。

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

Merlin 的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相当于 DAC (Data Availability Committee) 的角色,来检查并确保排序器如实地在链下发布了完整的 DA 数据。预言机网络的去中心化性在于其采取了 POS 的形式,任何人只要质押足够的资产,就可以运行一个预言机节点。这个质押机制十分灵活,支持 BTC、MERL 等资产,也支持类似于 Lido 的代理质押。

链上防欺诈

Merlin 引入 BitVM 的思路,同样地采用“乐观的 ZK-Rollup ”机制,可以简单理解为先默认所有的 ZK Proof 都是可信任的,只有在出现错误时再对运行者进行惩罚。因为验证是在比特币主网上进行,在比特币链上,由于技术限制无法完整验证 ZK Proof,只能在特殊情况下验证 ZK Proof 的某一步计算过程。因此,人们只能选择指出 ZKP 在链下验证过程中,某一个计算步骤有错误,并通过欺诈证明的方式进行挑战。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B² Network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B² Network采用模块化设计,由 Rollup 层(ZK-Rollup)负责执行、数据可用性层(B² Hub)负责存储数据、B² Nodes 进行链下验证,最终的结算层是比特币主网。

B² Network 的 ZK-Rollup 层采用 zkEVM 解决方案,负责执行二层网络内的用户交易并输出相关证明。Rollup 层负责提交和处理用户交易,而 DA 层则负责存储汇总数据的副本并验证相关的零知识证明。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Source:https://docs.bsquared.network

B² Hub 是一个在链下构建的、支持数据采样功能的 DA 网络,被视为模块化比特币扩展解决方案的先驱。B² Hub 借鉴了 Celestia 的设计思路,引入了数据采样和纠删码技术,以确保新数据能够迅速分发给众多外部节点,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扣留的风险。此外,B² Hub 中的 Committer 将 DA 数据的存储索引和数据哈希上传至比特币链上,供公众访问。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Source:https://blog.bsquared.network

根据 B² Network 的未来规划,与 EVM 兼容的 B² Hub 有望成为多个比特币 Layer 2 的链下验证层和 DA 层,形成一个比特币链下的功能性扩展层。鉴于比特币本身无法支持许多应用场景,通过链下构建功能扩展层的方法将成为 Layer 2 生态系统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B² Hub 作为第一个比特币模块化的第三方 DA 层,可以帮助其他比特币 Layer 2 利用比特币主链作为最终结算层,并继承比特币的安全性,有利于推动比特币网络的扩展和增强其应用的多样性。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Modular is the future” 这句口号,正在逐渐从理念变成现实。模块化区块链技术,以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构建下一代去中心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技术允许开发者根据特定需求,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模块,从而创建出更加高效、安全且易于维护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模块化区块链的兴起代表了一种更加“灵魂化”的可插拔产品思路。在这种思路下,区块链不再被视为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可扩展的平台,各种服务和功能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轻松地插入和拔出。这种灵活性使得开发者能够根据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快速构建和部署区块链解决方案。

起源于以太坊生态,再到比特币生态中展露头脚,模块化技术已经在加密货币行业的各赛道中施展身手。

例如,采用“关系数据库”技术的模块化公链 Chromia 在游戏领域与 My Neighbor Alice、Chain of Alliance 等多个游戏合作;在 RWA 赛道,Chromia 创建了 Ledger Digital Asset Protocol (Ledger 数位资产协议),已经有数个项目采用该协议。

在 AI 领域,CARV 专注于为 AI 和 Web3 游戏构建模块化数据层,通过利用可信执行环境(TEE)和零知识证明等技术,确保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隐私和安全性。

随着模块化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技术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创新的可能性。从比特币的诞生到今天模块化区块链的广泛应用,我们见证了区块链技术如何从单一的数字货币应用,发展成为一个支持复杂、多样化应用的生态系统。未来,模块化区块链将继续推动技术进步,为构建更加开放、灵活和安全的数字世界奠定基础。

深入解读模块化:可插拔式解决区块链性能瓶颈

参考文献

[1]https://www.panewslab.com/zh/articledetails/qn9zbgmj.html

[2]https://www.chaincatcher.com/article/2115788

[3]https://celestia.org/what-is-celestia/

[4]https://paragraph.xyz/@tokensightxyz/eigenda-a-cryptoeconomic-analysis

[5]https://research.web3caff.com/zh/archives/14476?ref=1&ref=852

[6]https://docs.bsquared.network/architecture

[7]https://web3caff.com/zh/archives/89022

[8]https://blog.chain.link/blockchain-scalability-approaches-zh/#post-title

[9]https://web3caff.com/zh/archives/33958

[10]https://web3caff.com/zh/archives/90232

[11]https://www.theblockbeats.info/news/50536

以太坊现货ETF即将上线,机构们如何看待?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 | 夫如何

以太坊现货ETF即将上线,机构们如何看待?

自 5 月 23 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以太坊现货 ETF 的 19 b-4 文件以来,市场对这一产品的正式上线充满期待。SEC 主席 Gary Gensler 近日表示,以太坊现货 ETF 可能在今年夏季正式上线。DTCC 官网也已列出 Invesco 和 Galaxy 联合推出的以太坊现货 ETF“INVESCO GALAXY ETHEREUM ETF SHS”(代码为 QETH ),创建/赎回(Create/Redeem)一栏显示为 N。

伴随 SEC 主席 Gary Gensler 的表态,以太坊现货 ETF 上线时间更加清晰:最早将于 6 月 20 日获批,最晚不超过 9 月 20 日(美国夏季时间)。

产品真正落地对以太坊、山寨币和加密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Odaily星球日报将近几周来分析师和机构对于以太坊现货 ETF 产品上线的看法进行整理。

各方观点

Bernstein 分析师指出,拜登否决 SAB 121 废除法案后,SEC 批准以太坊 ETF 背后的政治背景可信度降低。他们认为,SEC 的决定更加务实,以避免法律纠纷。分析师还指出,SEC 在批准以太坊现货 ETF 时,可能考虑到了市场需求和法律挑战之间的平衡。

VanEck 首席执行官 Jan van Eck表示,加密市场情绪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与 SEC 批准以太坊现货 ETF 的规则改变有关。他认为,这是他职业生涯中见过的证券监管最令人惊奇的事情之一。Eck 指出,SEC 可能失去对数字资产的管辖权,因此批准以太坊现货 ETF 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调整。

BTC Markets Pty 首席执行官 Caroline Bowler认为,以太坊现货 ETF 的需求可能远低于比特币现货 ETF。她指出,以太坊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及比特币,因此以太坊现货 ETF 的市场需求可能有限。比特币的市值为 1.4 万亿美元,是以太坊的三倍,这意味着比特币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更高。

摩根大通策略师 Nikolaos Panigirtzoglou估计,以太坊现货 ETF 将在今年吸引 10 亿至 30 亿美元的净流入。他认为,这一资金流入将对以太坊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尽管其规模可能不及比特币现货 ETF。Panigirtzoglou 还指出,以太坊的技术优势和广泛应用是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因素。

彭博高级 ETF 分析师 Eric Balchunas表示,以太坊现货 ETF 可能难以获得比特币 ETF 资产的 20% 。他认为,以太坊现货 ETF 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其市场知名度和投资者基础。Balchunas 还指出,虽然以太坊现货 ETF 将吸引部分资金流入,但整体市场影响可能有限。

K 33 Research 高级研究分析师 Vetle Lunde持乐观态度,预计前五个月将有 40 亿美元的净流入,带来“巨大的供应吸收冲击”。他认为,以太坊现货 ETF 的上线将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在供应方面。Lunde 指出,随着 ETF 吸引大量投资,以太坊的市场供应将受到显著影响,从而推高价格。

Bitfinex 衍生品负责人 Jag Kooner表示,以太坊现货 ETF 可以吸引目前流向比特币 ETF 的 10-20% 的资金,目前现货以太坊 ETF 的流入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是否允许或拒绝对现货以太坊 ETF 进行质押的澄清。

SEC 主席 Gary Gensler 表示,现货以太坊 ETF 的上市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行人对 SEC 询问的回应速度。SEC 仍需批准 ETF 发行人的注册声明,其中详细说明了投资者的信息披露。这一过程通常涉及 ETF 发行人和 SEC 官员之间的大量沟通。现货以太坊 ETF 的批准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市场需求、法律挑战和 SEC 内部评估等。他强调,SEC 将在确保市场透明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尽快完成对 S-1 文件的审核。

以太坊现货 ETF 是否具备质押功能或将影响未来行情上涨空间

结合上文,各家机构和分析师的言论中从此前以太坊现货 ETF 能否获批转向能否具备质押功能。作为 PoS 公链的核心功能及收益来源,质押功能成了以太坊现货 ETF 获批后影响行情波动的关键。这就导致市场对于其是否具备质押功能产生新的涨跌预期。

不过 CryptoQuant 数据显示,自 5 月 23 日至 6 月 2 日期间,CEX 的以太坊储备减少了 79.7 万枚,价值约 30.2 亿美元。这一现象表明,市场对以太坊现货 ETF 的预期已导致大量以太坊从交易所流出。

并且 6 月 12 日 Coinbase 流出超过 336, 000 枚 ETH,创年内最高单日流出纪录,价值超过 10 亿美元。CryptoQuant 分析指出,如果这些提款不是交易所内部的变动,那么这可能预示着以太坊长期前景非常乐观。值得一提的是,CryptoQuant 分析师在比特币现货 ETF 开始交易之前也指出了 Coinbase 上的类似活动。

此类活动从一定程度体现市场期待以太坊现货 ETF 上线后的行情上涨,至于是否具备质押功能,也许仅能体现在上涨幅度的大小而已。但尽管市场和各方机构对以太坊现货 ETF 充满期待,其正式上线时间仍取决于 SEC 对 S-1 文件的审核进展。预计今年夏季将是关键时期,上线后以太坊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变化。投资者需密切关注 SEC 的动态及市场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